【陳博士講座】空間大作戰【三】轉摘自新音響雜誌
發表於 : 週四 1月 01, 2004 5:26 am
【陳博士講座】
空間大作戰【三】
文:陳湘允
註:本專欄已取得作者本人及新音響雜授權連載
連載網址如下:
http://www.ks-hifi.com
http://www.ks-hifi.com/dr.chen/dr-chen.htm
通常聲學工程師和錄音師,都會很努力的讓音響效果接近現場原音。在聆聽高素質錄音的過程中,感覺上和現場聲音之間的關係應該是很接近的,可是聲音的種種變化,在到達我們的耳朵時,現場感的錄音效果已經降低了。一個空間內,許多實際的因素造成了要製造一個令人滿意的音質是很困難的,在傳統的立體音響系統上,只有在器材和音箱對著軸線上的聽眾才能聽到立體全面的效果,而且效果會因為距離而降低。
正常的立體錄音技術是經過重復的檢測而得到改進的。為了要製造一個最好的原音效果,因此除了要有完善的錄音器材和音響設備外,還必須做好音響空間的處理和音質的控制。對於一個錄音的結果來說,傳真度是不可能會有百分百和現場一樣的感覺,因此我們只能利用有限的音響器材和聆聽空間,儘量做到最接近原音的程度。
小的音響空間經常很容易引起擴展衰退後的音波,使再重現或反彈的音波和直立波混合,會發生音波重疊和不規律的頻率反應。在一個不完美的視聽空間,會造成不必要的音響染色效果,並且不利於聲音的素質。低頻出現的問題是因為有關低形態的密度混合。 圖1是音箱頻率反應的測試和分析曲線圖,在沒有經過空間吸音處理的環境中會產生混亂的頻率曲線幅度,出現了不正常的駐波和頻率抵消。另一個頻率反應是經過空間吸音處理的環境,而產生了相當穩定頻率的曲線幅度,使聲音的辨別力更加清晰,音場音樂的穩定度也非常高。
(圖一)
(圖二)
圖2是音箱頻率反應中的測試和分析在空間的脈衝圖(Impulse),一個曲線圖的不穩定波動幅度產生太多的峰值。可以分析出音壓在距離上產生音壓上的緩慢和聲音在距離上產生模糊和染色的效果。其中另一個曲線圖是比較穩定的,幅度的距離也比較小,在聽感上也感覺舒適,音場也會比較寬和深。很多聲學設計師為了要解決音響空間形式的問題(請參考圖3),而選擇適當體積的空間比例和使用低音吸音材料。在上幾期中,我們討論過一些聲學方程式;在一個不完美的音響空間的聲音表現,是決定於各種器材素質的複雜的互相配合作用:如音箱的擺放位置;聽眾的聽覺能力和聆聽位置;室內邊界的表面和結構材料對音質的影響等。我們也知道音響空間體積和音響空間形式的選擇來減少聲音染色不正常的效果,並且建議了空間最佳比例和設計的一套方法,以避免音波嚴重重疊或抵消(請參考圖4)。也盡可能達到在利用電腦幫助分析,使空間的互相共鳴頻率達到平衡,減少駐波與共鳴,選擇最佳空間形式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