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熊開箱】追求極致臨場感- Sony IER-Z1R

所有形式耳機與耳機驅動器相關討論,耳機系統專區.

版主: aeolusyung, zhang230631, suzumiyaminami

【北極熊開箱】追求極致臨場感- Sony IER-Z1R

文章Yazi 發表於 週一 6月 03, 2019 6:02 pm

圖檔
(Credit: Meteor Juan,圖片均自行拍攝 & 後製。)

文章同步發表於小弟的部落格,歡迎大家到小弟的部落格中觀看:
Yazi Lightar 在痞客邦的小天地 http://yazilightar.pixnet.net/blog


首先,非常感謝台灣 Sony 公司願意外借本次的評測樣機,讓小弟有機會體驗到 Sony Signature 系列的產品;再來要感謝女王大人幫忙拍攝和後製的指導,讓小弟有漂亮的照片和大家分享;最後,要感謝每一位讀者,有你們的支持是小弟撰寫文章的動力,也推薦您多參考其他專業評論人員的文章,以期獲得一個更加客觀的結論。


接下來我們就開始進入今天的主題:

【北極熊開箱】追求極致臨場感- Sony IER-Z1R

圖檔



前言

和電子產業每年快速更新換代不同,音響設備的發展是如同汽車引擎發展一般,隨著經年累月不間斷的小改善,漸漸獲得更佳的表現,往往無法在短時間內獲得重大的突破,尤其是在以物理結構和材料科學為主的耳機和喇叭領域更是如此,但在這最近兩、三年,耳機領域卻有著為數不少的突破性發展,也許是更多品牌投入這個領域,或是新式材料和工藝被應用,而其中一個熟悉的老名字從來沒有缺席- Sony,延續著索尼公司初代創辦人- 井深大 重視創造力、獨特性的技術人員精神,即便 Sony 現在已是一家組織架構龐大的跨國企業,但在創新領域上卻還是力求突破;在前年 Sony 創立 70 周年之際,Sony 推出為頂級個人聆聽體驗的 Signature 系列,其中的 MDR-Z1R 旗艦耳罩式耳機,更達到令人驚訝的 100 kHz 的超高規格,而今年 Sony 再度以 Z1R 之名,推出同樣挑戰 100 kHz 的旗艦入耳式耳機 IER-Z1R,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要介紹的產品。

相較於定位為舞台監聽的 Sony IER-M7 和 IER-M9,Sony 將 IER-Z1R 定位於追求最高音質的 Signature 系列,在產品設計上交由同是 Sony IER-M7 和 IER-M9 設計者的年輕耳機聲學工程師- 桑原英二來進行開發,當初聽聞 Signature 系列將由年輕工程師開發時,小弟個人是覺得非常意外,但不久前體驗過同樣由桑原英二設計的 IER-M9 後,突然能夠理解 Sony 為何將新產品交由年經工程師設計,因為 Sony 團隊已經有豐富的經驗,但需要創新的概念和想法來將其整合,而桑原英二成功的將過往經驗利用新概念整合起來;經過 IER-M9 的體驗,小弟反倒相當期待有機會嘗試最頂級的 IER-Z1R,看看在無成本壓力的旗艦產品中,這位才華洋溢的工程師能帶來什麼驚喜,相當幸運的,這個機會在近日出現在小弟眼前,底下就讓小弟來和各位介紹 Sony 的最新力作- Sony IER-Z1R。



產品設計和特色

▼ 首先我們來觀看一下 Sony IER-Z1R 的包裝,IER-Z1R 使用類似日本傳統收納盒的抽屜式設計,開口處使用上磁鐵來吸闔,抽屜各層也使用磁鐵來幫助固定,和 IER-M9 打開直接看到產品的風格不同,IER-Z1R 的包裝顯得含蓄和精巧,相同之處是延續 Sony 家標誌的低調典雅配色,和每個部件均有自己收納空間的用心設計。
圖檔
圖檔
圖檔

▼ 抽屜的最上面兩層分別是 3.5 mm 耳機線和 4.4 mm 平衡連接耳機線,兩種耳機線外層均披覆絲質編紋絕緣線材表面,能有效降低耳機線帶來的麥克風效應,內蕊使用低電阻的鍍銀無氧銅導線,並採用雙絞線結構,鍍金插頭使用非磁性塗鍍層來避免傳輸時帶來音質減損。
圖檔

▼ 耳套部分和 IER-M9 相同的附上矽膠+海綿耳套,不過顏色由黑色改成更適合 IER-Z1R 的灰色,下圖可以清楚的看到矽膠(混和)和海綿(三重舒適)耳套主要是外層材質不同,中心較堅固的材質能維持音路不會於配戴時被彎曲,而輕薄柔軟的外層則保證配戴的舒適度;7 + 6 對不同尺寸的耳套應該也能符合多數消費者的需求。
圖檔
圖檔

▼ Sony IER-Z1R 內附一只精美的磁吸式皮質保護盒,上面附加一塊帶髮絲紋的金屬飾片,上面刻著 Sony 的 logo;打開保護盒就能直接看到耳機本體,看網路的圖片似乎應該還有一層帶有耳機生產序號的覆蓋,但本次的送測樣機並未附上,保護盒內部採用絨質布面設計,並附上一個導線固定器和耳機線夾,不過這個導線固定器實際操作並不太實用就是了。
圖檔
圖檔
圖檔

▼ IER-Z1R 採用比較少見的鋯(Zirconium)合金製造外殼,具備優良的抗腐蝕性和抗刮傷特性,常被用於珠寶和高級鐘錶,打磨拋光後不須額外鍍層即擁有銀白色的光芒,為了更進一步呈現出工藝品般的精緻,除了鋯合金銀白反射的高級質感外,IER-Z1R 還使用帶有魚鱗紋路的鋯合金飾板點綴,整體帶出與眾不同的感受,但好不好看還是要見仁見智,最少小弟個人是感覺的確有向高級腕錶高貴氣息靠攏的跡象。
圖檔
圖檔

▼ 接下來看一下 IER-Z1R 的側面,由這個角度就能感受出 IER-Z1R 整個腔體相當的巨大,重量方面自然也是屬於偏重的類型,不過這有其設計的緣由,底下我們會再進行論述;由照片也可以看出 IER-Z1R 的表面打磨得非常精緻光滑,耳機外殼印上Sony 和 IER-Z1R 的字樣驗明正身,一體成形的出音嘴也處理的非常精細,IER-Z1R 的出音口同樣使用祖傳調音棉而非金屬濾網;耳機洩壓氣孔則位於耳機後端的塑膠蓋上,並帶有左右辨識的符號和顏色。
圖檔
圖檔

▼ IER-M9 上已驗證新式耳掛能帶來舒適、穩固的配戴感,IER-Z1R 的耳機線自然也延續這成功的設計,同樣採用鍍金MMCX 和深入式端子設計,能延長使用壽命和增加穩固度,端子的顏色也剛好提供左右辨識(紅=右、灰=左)。
圖檔

▼ 注意看可以發現耳機外殼上有印著 JAPAN 的字樣,沒錯! IER-Z1R 是 Made in Japan 的產品,雖然現今日本製造已非精品的保證,但 Sony 日本製造的產品擁有絕對的品質和性能是無庸置疑。
圖檔
圖檔


看完了以上的外觀介紹,小弟在這邊幫各位整理一下 Sony IER-Z1R 的特色供大家參考:

● 高品質鋯合金外殼,搭配魚鱗紋路的鋯合金飾板點綴,呈現出高級腕錶的高貴氣息。

● 高解析混合驅動單體系統 (2 個動圈式驅動單體/1 個動鐵式驅動單體)。

● 全新開發的動鐵式驅動單體配備鎂振膜、鍍銀銅音圈和鍍金端子,有助輸出高解析音效。

● 超高音揚聲器位於管口的同軸位置,這種佈置直接為耳朵提供精確的超高音,具有高達 100kHz 的超寬頻率響應。

● IER-Z1R 的超高音揚聲器採用全新鍍鋁液晶高分子振膜 (Liquid crystal polymer,LCP)和外部磁性電路,帶來超高頻率擴展。

● 採用 MDR-Z1R 的振膜結構,12 mm 動圈驅動單體的振膜由鎂製圓頂和鍍鋁 LCP 組成。

● 空氣導管連接至動圈驅動單體後面的空腔,從低頻率至高頻率皆可達至均衡音色。

● 三個驅動單體於同一時間輸出音效,精密相位結構透過精確調整每個音效的寬度和長度來確保聲波對齊。

● 鎂合金結構進一步消除震動及不必要的迴響,為各音樂類型帶來完美清晰和生動的音效。

● IER-Z1R 入耳式耳機配備 4.4 mm 標準平衡連接線,可完全分離左右訊號。這可盡量減少音效相互干擾和其所帶來的音效失真。

● 隨附的絲質編紋導線可降低觸及導線時發出的噪音,其絕緣材質更可抵禦震動。

● 鍍金插頭的雙絞線結構導線及非磁性底塗層,可確保連續且清晰的訊號傳輸。

● IER-Z1R 使用鍍銀無氧銅線,減低電阻和訊號傳輸流失。

● 於日本精心製造,由最優質的元件和工藝製作而成,日本製造的 Sony 產品擁有絕對的品質和性能。



硬體架構探討

不同於多數品牌使用 Knowles 和 Sonion 生產的單體,Sony 似乎相當堅持使用自家生產的單體,IER-M9 就使用上了五顆 Sony 自產的平衡電樞單體,但由於 IER-Z1R 想要達成 100kHz 的超寬頻率響應,受限於平衡電樞單體響應頻寬較窄,配置上無法再延續 IER-M9 的設計邏輯,因此設計師桑原英二採用全新的兩圈一鐵(兩動圈 + 一平衡電樞)的架構來設計 IER-Z1R。

▼ IER-Z1R 結構圖。
圖檔
Credit:Sony。

為了達到自然且深邃的低音,IER-Z1R 搭載類似於 MDR-Z1R 的鎂合金圓頂及鍍鋁液晶聚合物懸邊所組成的振膜,不過尺寸從 70 mm 縮小至 12 mm,但由於 IER-Z1R 不是開放式架構,而 12 mm 動圈單體需要很大的空間來正確控制,Sony 開發出新式空氣導管和專用的單體底座,用於梳理單體的背波和固定單體,事實上這個結構曾出現在 2016 年推出的 Sony XBA-N3AP 上,當然單體並不是同一顆就是了,比較令人驚訝的是,這顆 12mm 動圈單體並非只負責低音的部分,而是一顆全音域單體,簡單說這顆動圈單體就是 IER-Z1R 的心臟,因此 IER-Z1R 也可以說是耳罩式的 MDR-Z1R 縮小版。

▼ IER-Z1R 內部 12 mm 動圈單體(1)鋁製塗層 LCP 振膜(2)塗層鎂合金圓頂(3)磁路。
圖檔
圖檔
Credit:Sony。

但光靠一顆由 70 mm 縮小成 12 mm 的單體,是無法順利兼顧所有頻段和達成 100kHz 的超寬頻率響應,Sony 的解決方案就是加入輔助的高音單體,首先是使用上 IER-M9 那顆表現優異的高音單體用補足高音的量感,同樣採用鎂合金振膜、鍍銀銅線繞製線圈和鍍金處理單元外部接點。

▼ IER-Z1R 內部的平衡電樞式驅動單體(1)鎂合金振膜(2)鍍銀銅製音圈(3)鍍金端子。
圖檔
Credit:Sony。

但頻率響應要延伸至 100kHz,這顆標誌上限 40000 Hz 的高音單體自然無法勝任,所以 Sony 為解決這問題又開發出全新的 5 mm 超高音揚聲器,這顆超高音揚聲器的懸邊和振膜是一體成形,採用鍍鋁 LCP 振膜和外部磁性電路,並擁有獨特的環形結構來保護單體。

▼ IER-Z1R 內部的5 mm 超高音揚聲器(1)保護殼(2)鋁製塗層 LCP 振膜(3)磁路。
圖檔
Credit:Sony。

藉由 12 mm 全音域單體,搭配動鐵高音和 5 mm 超高音揚聲器輔助的組合下,IER-Z1R 終於達成覆蓋 3Hz - 100,000Hz 的超寬頻率響應,但如何擺放這三顆單體卻又是另一門學問,於是 Sony 又設計了專用的鎂合金結構框架,將 5 mm 超高音揚聲器放置於出口的正前方,與耳朵呈現同軸配置,使超高頻能直達耳膜,減少聲音路徑對高頻的衰減,呈現完整的超高頻表現;負責高音的平衡電樞單體則擺放於超高音揚聲器下方,讓高頻自然地進入腔體內並擴散出去,而負責低音至中高音的 12 mm 動圈單體則至於框架最後端,利用框架和超高音揚聲器建構的結構達成低通濾波器效果,設計者桑原英二特別強調他通過大量的模擬計算分析以優化聲音路徑,這樣的擺放同時兼顧到平衡電樞&動圈單體的匹配和相位的調整,精密相位結構調整達到一致性的聲音輸出。

▼ IER-Z1R 內部鎂合金結構和三個驅動單體。
圖檔
Credit:Sony。

但這些設計也不是完全沒有代價,因為除了上列三個單體和框架,全音域單體後面還要在擺放上分頻器電路板,為了放入這龐大的架構,IER-Z1R 的腔體也隨之變大來因應內部擁擠的配置,也造成 IER-Z1R 無法維持如同 IER-M9 那般貼耳的形狀,配戴舒適度上自然會有所打折,不過這是 Sony 工程師以音質優先考量下的必要之惡。



測試環境和使用情況

本次送測的樣機並非全新品,加上借測時間偏短,故本次並未對耳機進行 Burn-In 的動作;由於 IER-Z1R 支援 4.4 mm 平衡插頭,且測試下發現 IER-Z1R 需要較高的驅動力,所以本次評測平台主要以 Cayin N8 為主,iPhone 4、Lotoo PAW GOLD 和 Violectric DAC V850 + Fang Audio FA-1 作為輔助訊源,對比的耳機為 Noble Audio Kaiser Encore、qdc 8CH、Ultimate Ears In-Ear Reference Monito 和 Sony IER-M9,如想了解比對耳機的評價,歡迎翻閱小弟的舊文章。

對比於 IER-M9 回歸符合人體工學設計的外觀設計,IER-Z1R 就比較不人性一些,為了音質表現而增長、增大的外殼,和為了提升外觀華麗程度使用上鋯合金外殼,這些調整都實實在在地影響到 IER-Z1R 的配戴貼合度,不過好在承襲自 IER-M9 的耳掛設計和不錯的重量分配(重量偏向導音管處),披覆絲質編紋絕緣線材表面的耳機線也最大程度的降低麥克風效應,綜合起來讓 IER-Z1R 的配戴舒適度還是處於相對高的水準,當然,多樣化且舒適的耳套自然也出了不少力;隔音效果部分,IER-Z1R 也有著不錯的水準,但貼符耳廓的 IER-M9 表現還是稍微更好些。

訊源適應性部分,也許是 IER-Z1R 使用了鎂製圓頂和鍍鋁 LCP 振膜單體,這種內阻高又鍍膜追求剛性的振膜,對於訊源的驅動能力有較高需求,同時由於調音上的特化,IER-Z1R 在部分強調鬆弛厚重低頻的訊源上無法提供滿意的表現(就是說你 Sony NW-WM1Z),同時 IER-Z1R 中高音驅動也很受前端訊源影響,如果控制力不佳有時會出現粗糙的聲音,導致在部分裝置上表現反倒沒 IER-M9 來得穩定,這些原因使得 IER-Z1R 對於訊源的友善度不高,像在一般智慧手機上聆聽時,就如同使用放大鏡看 8 bit 圖像,再外加收不住的噗噗低音和鏘鏘鏘的吵雜鈸聲,真是非常難得的體驗…推薦讀者試聽時能夠嘗試多種不同的訊源,但作為一款旗艦級耳機,相信大多數玩家還是希望 IER-Z1R 能在更好的前端訊源下表現。



主觀聲音評論

對於已經熟悉 Sony 耳機祖傳索味的玩家來說,當聽到 IER-Z1R 時應該會倍感親切(很好!這個很索尼。),而對於習慣多單元純動鐵耳機的玩家來說,這樣舒展、飽滿、重量感的低音聽起來應該會很不適應,IER-Z1R 低頻下潛深度相當突出,但收束速度並不快,更近似故意放慢和拖尾,因為其中頻部分,不論人聲或樂器的解析力和速度感均屬上乘,中低頻銜接也非常的出色滑順,所以這樣緩慢的低音應該是特意為之,而高頻部分確實會給人不少驚喜,瞬態表現極佳卻有著平衡電樞少見的柔和,且聽不太出動圈和動鐵銜接上的破綻,IER-Z1R 搭載結構物理分頻技術確實有其出色之處,而負責極高頻的 5 mm 超高音揚聲器能傳遞出極佳的空氣感,也是極少數耳機才能完整重現的區段,擁有專用超高音單體的 IER-Z1R 有著明顯的優勢,使得 IER-Z1R 擁有極為出色的高頻表現和開闊的音場。

不過整體而言,IER-Z1R 是一款追求臨場氣氛遠大過於原音重現的耳機,她更多是模擬出一個寬廣音樂廳的聆聽感受,而非錄音室近場聆聽的細節檢視,如果您需求的是近場聆聽或是舞台監聽的應用,IER-M9 會是一款更加適合的耳機,而反之亦然;底下我們將更專注於 IER-Z1R 和 IER-M9 間的對比,這是由於這兩款耳機有很多聲音風格上的相似之處,但也有很多細節上的不同,相當適合做為這次對比標的物,如果對 IER-M9 和其他耳機的詳細比較有興趣,可以參閱小弟先前的評論文章。


低頻

IER-Z1R 的低頻相較於 IER-M9,雖然兩者在量感上差距並不大,但 IER-Z1R 顯得更為鬆弛且風格濃郁,而 IER-M9 則顯得比較緊一些,IER-Z1R 除了極低頻量感較 IER-M9 來得多一些之外,低頻的速度感也似乎刻意的放慢,由於耳機缺乏真實的音場,所以藉由拉長聲音衰退餘韻,來創造虛擬音場是一種常見的手法,而 Sony 就是一家熱衷於此做法的品牌,和單純單體素質不高而造成的拖曳感不同,你會感覺到瞬態明顯偏慢,聲音偏軟、鬆弛,但解析力和下潛深度仍然驚人,缺點就是前端訊源需要非常好的控制力才能駕馭。

在搭配智慧型手機等級音源時,IER-Z1R 的低頻會顯得控制不住,量感明顯失控且影響到中頻區段的發揮,這時的 IER-Z1R 表現是落後於 IER-M9;好在在高品質(同時需要較高的驅動能力)訊源下,IER-Z1R 的低頻得到了更好的控制,大大的減少因低頻量感太多導致的朦朧發悶問題,讓整個聲音更顯均衡,更重要的是同時保持了低頻的厚度,質感方面有著顯著的提升,在這樣的搭配下,IER-Z1R 低頻下潛較深部分的解析力要比 IER-M9 好得多,同時在細節細緻程度和動態範圍讓人有些驚喜,尤其在大編制音樂下細節方面表現還是相當不錯,且寬鬆、柔和的聲音表現更能顯出如在音樂廳聆聽的感受。在鬼太鼓座-富嶽百景專輯的弓ヶ浜曲目中,IER-Z1R 和 IER-M9 同樣展現出色的擊鼓力度和凝聚力,但在鼓皮震動開的後沿細節表現上,IER-Z1R 舒展鬆弛的表現就遠好於 IER-M9略為呆板的風格。


中頻

IER-Z1R 的中頻扎實、中性,比 IER-M9 來得更加均衡,相較於部分耳機藉由提高中頻比例來凸顯中頻厚度,IER-Z1R 則是藉由優良的均衡性來達成,如果要說中頻的比例,IER-Z1R 可能還比 IER-M9 來得少一些,稍微有點 V 型聲線的耳機情況,但整體來說 IER-Z1R 的中頻還是相當均衡,而且在中頻與中高頻的銜接過渡得非常流暢,得益於出色的解析能力和動態表現,雖然 IER-Z1R 直白風格的中頻和低頻的鬆弛柔和反差很大,但並不會讓人感覺到乾澀和銜接不自然,只會感受到飽滿扎實、力度充沛和結像乾淨且立體的聲音表現,也是少數能做到這樣水準的耳機。在大動態音樂中,IER-Z1R 的中頻相較於 IER-M9 的優勢又更為明顯,雖然 IER-M9 在大動態下有著非常出色的控制力,但要同時表現出氣勢和豐富的聲音層次,IER-Z1R 出色的表現就不是 IER-M9 所能企及。

IER-Z1R 的中高頻相較於 IER-M9,除了擁有優異的光澤感,又更多了一份凌厲的穿透力,同樣流暢滑順的中高頻和中頻銜接,兩者表現大動態交響樂時,都顯得從容細膩,但 IER-Z1R 又顯得更為明亮和開闊;不過人聲似乎更偏向更年輕化一些,像是 Adele原本厚實的聲線與感情豐富的嗓音,在 IER-Z1R 中反倒有幾分嬌嗲的味道,瞬態速度對於人聲還是稍嫌快了一些,有時也稍微顯出快要爆出齒音的感覺;不過 IER-Z1R 在樂器的表現上則顯得非常優異,例如在由小提琴名家 Luigi Alberto Bianchi 和吉他演奏家 Maurizio Preda 攜手演奏的Cantabile e Valser, Op. 19 / MS 45 中,斯特拉迪瓦里小提琴隨著吉他節奏的絕妙音色,時而即興秀上一段的綺麗炫技橋段,IER-Z1R 成功地展現出其中奢華甜美氣氛,雖然整體不如 IER-M9 那般端正,卻更能使人陶醉融入其中。


高頻

在 IER-M9 的文章中我們有提到,IER-M9 的高頻帶有些許滾降,這是為了降低專業舞台監控人員長時間使用的不適感,而在 IER-Z1R 這種頂級家用的耳機中,Sony 就將原來缺失的高頻補了回來,也讓 IER-Z1R 的聲音轉變為明亮、開闊的風格,並且可能是因為搭載和 IER-M9 同技術的平衡電樞高音單體,輔以專為 IER-Z1R 設計的5 mm 超高音揚聲器,將 IER-Z1R 的高頻延伸推到入耳式耳機少見的極致,瞬態快且量感稍偏多,但在偏重於極高解析的情況下,卻也顯得圓滑、快速、華麗,雖然還是有一些金屬膜的味道,但沒有一般動鐵單體的乾澀生硬感。

IER-Z1R 這種極致的高頻密度和層次豐富程度,在表現弦樂器的華麗和細膩方面達到極致,並表現出極寬廣的空間感,廣為部分玩家所稱道,不過 IER-Z1R 的開闊感卻和開放式耳機的自然鬆弛有著很大的不同,IER-Z1R 更像是一個非常寬大的音樂廳而非開放的空間,我想這也是部分玩家無法習慣之處;此外,要達到較良好的高頻表現,在配戴 IER-Z1R 時會建議將其放深入一些。


解析度&結像

得益於新式平衡電樞單體和超高音揚聲器,IER-Z1R 擁有出色的瞬態表現和優異的層次感,使得 IER-Z1R 展現出非常清晰且富細節的聲音風格,同時又兼顧應有的柔和感,並帶出音樂本該具備的光澤感和穿透力,雖然中頻採用稍微退後的表現手法,但在樂器的分離度和細節表現絕對還是屬於上乘之作,明亮絢麗的高頻和極致的高頻延伸能力也帶來寬闊的空間感。

此外,雖然刻意放慢低頻的速度感,但優異的下潛能力和出色的解析力並未因此匱乏,同時結像相當立體、富形體感,且在表現低音樂器後沿的微細節上相當令人滿意,但這建構在搭配高品質播放器下才能達成,算是比較可惜之處,不過這並不影響 IER-Z1R 成為 Sony 目前解析力、結像和空間感最好的入耳式耳機。




寫在最後

和 IER-M9 藉由整合 Sony 旗下產品既有的技術,來將聲音達到更高層次的方式不同,Sony 的聲音工程師桑原英二在 IER-Z1R 引入全新技術,藉由搭載全新設的超高音揚聲器,讓 IER-Z1R 達到耳罩式 MDR-Z1R 同樣的 100kHz 超寬頻率響應,並且在無成本考量的情況下,將外觀設計和產品的精緻度提升到一個非常高的層級,完全符合 Signature 系列每每都帶來突破性表現的既定印象;雖然 IER-Z1R 調音並非以監聽為導向,如果是追求更加端正聲音的玩家,或許 IER-M9 是更佳的選擇,但 IER-Z1R 追求臨場感和展現出極致延伸的空氣感呈現手法,就不是 IER-M9 所能企及的,對於 Sony 這樣繼續突破和追求極致的態度,而非如部分品牌推出像是「年貨」的了無新意產品,不論最終呈現是好是壞,我們都該給予高度的肯定。

不過不計代價追求極致的背後也衍生其他問題,雖然相較於現下不斷有品牌推出突破十萬元的入耳式耳機,對一個擁有豐富經驗的指標性品牌來說,推出五萬多元產品似乎也不是什麼意外之舉,但由像 Sony 這樣的國際型指標性品牌所訂出的價格,將使音響產品價格門檻再次提升,造成市場出現更嚴重的兩極化惡況,使得有意願接觸高音質音響產品的消費者,被高昂的價格阻於門外,這不是我們所樂見,但似乎也是無法阻擋的趨勢。

整體來說,Sony IER-Z1R 提供出色的音質表現,並且將 IER-M9 的缺憾所補上,不愧為是 Sony 目前最高階的入耳式耳機產品,但其不親民的價格注定讓 IER-Z1R 較適合少數消費群眾;如果您對耳機的外觀設計和音質都有極端不妥協的要求,並且手邊也有高品質的前端訊源,同時為追求極致而不計代價,那麼由 Sony 所推出只為追求極致的您而設計的 IER-Z1R,就成了絕無僅有的最佳選擇。

如果您不符合上述條件,但又希望體驗看看 IER-Z1R 的魅力所在呢?趕快帶上您最喜歡的歌曲,到離您最近的耳機專賣店,跟老闆說:「老闆,來一杯 Sony IER-Z1R。」。

▼ 老闆,來一杯 SONY IER-Z1R,用搖的,不要攪拌。
圖檔








技術規格

◆ 耳機類型: 入耳式,混合
◆ 驅動單體: 混合型
◆ 阻抗 (OHM): 40ohms (1kHz)
◆ 頻率響應: 3Hz - 100,000Hz
◆ 靈敏度 (DB/MW): 103dB / mW
◆ 電線類型: 可拆式 Y 型
◆ 電線長度: 約 1.2 米(48 吋),鍍銀 OFC 導線
◆ 插座: L 形非磁性鍍金立體聲迷你插頭 / L 形非磁性鍍金平衡標準插頭
◆ 重量: 不連導線約 26 克
◆ 包含內容: 線夾、便攜盒、清潔布、導線固定器、耳機線(約 1.2 米(47 1/4 吋))/ 平衡連接耳機線(約 1.2 米 (47 1/4 吋))、混合耳塞 (SS / S / MS / M / ML / L / LL) 三重舒適耳塞 (SS / S / MS / M / ML / L)











相關文章

【北極熊開箱】重回舞台監聽領域- Sony IER-M9
http://yazilightar.pixnet.net/blog/post/226461041

【北極熊開箱】真空管/晶體混血之作- Cayin N8
http://yazilightar.pixnet.net/blog/post/227560037

【心得】超容易!一次搞懂耳機類別
http://yazilightar.pixnet.net/blog/post/197981514

【心得】如何 Burn In/Run In 耳機?讓新耳機進入最佳狀態
http://yazilightar.pixnet.net/blog/post/196880010
耳機:Ultimate Ears In-Ear Reference Monitors、SONY MDR-Z7 & Audio-Technica AD2000X

部落格:http://yazilightar.pixnet.net/blog
頭像
Yazi
SR225
SR225
 
文章: 644
註冊時間: 週一 5月 30, 2011 6:53 pm

回到 新耳機系統討論版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Google [Bot] 和 98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