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 aeolusyung, zhang230631, suzumiyaminami
devilhades 寫: 支持一下板主的專業文
不過 MA900 我還是感受不到甚麼低音就是....
Yazi 寫: 好文章 幫推
關於耳機和音響的設計,事實上各大廠都已經將之提升到非常科學的地步
不斷地藉由更新更好的材質和更優秀的聲學設計,耳機這幾年的進步可以明顯地被感覺到
較可惜的是國內的討論風氣少部分還是停留在玄學的層級
很高興有 Z 大提供這樣的資訊,並且願意花時間整理和大家分享
這些資訊對我這個大外行有很大的幫助
耳機調音和設計還有很多地方可去發掘和理解
希望將來 Z 大還能再帶來更多資訊 ,謝謝
Yazi 寫:關於耳機和音響的設計,事實上各大廠都已經將之提升到非常科學的地步
不斷地藉由更新更好的材質和更優秀的聲學設計,耳機這幾年的進步可以明顯地被感覺到
較可惜的是國內的討論風氣少部分還是停留在玄學的層級
很高興有 Z 大提供這樣的資訊,並且願意花時間整理和大家分享
mlnaml 寫: 鐵三角的 A900 系列在幾支限量版的 A900 兄弟檔裡面有結構上的變化
雖然說 A900 系列都是種類上都算是封閉式,不過 A900LTD 和 A900Ti 在內框上有開氣孔,其實說成是半開放式的可能更合適
D.A.D.S. 結構也都有應用在 A900LTD(*1) 和 A900Ti(*2),或許 D.A.D.S. 構造也能用在不完全密閉的耳機上吧?
參考資料
http://www.erji.net/read.php?tid=583477&fpage=0&toread=&page=1
zhang230631 寫:Yazi 寫:關於耳機和音響的設計,事實上各大廠都已經將之提升到非常科學的地步
不斷地藉由更新更好的材質和更優秀的聲學設計,耳機這幾年的進步可以明顯地被感覺到
較可惜的是國內的討論風氣少部分還是停留在玄學的層級
很高興有 Z 大提供這樣的資訊,並且願意花時間整理和大家分享
國外包括對岸都有關於耳機技術的相關討論,台灣的論壇倒是極少談論這塊領域,不過 MY-HIEND 倒有一些討論電腦訊源(CAS)建置與 DIY,以及論音樂、聽音樂的相關心得,已經算是較為成熟的平台。
國外大站 head-fi 就不用說了,無以數計的文章中不乏新手指南、技術性的討論文,對於剛步入耳機系統的人們來說,有著及大的助益,日後有能力的話,希望可以一一翻譯。
zhang230631 寫:mlnaml 寫: 鐵三角的 A900 系列在幾支限量版的 A900 兄弟檔裡面有結構上的變化
雖然說 A900 系列都是種類上都算是封閉式,不過 A900LTD 和 A900Ti 在內框上有開氣孔,其實說成是半開放式的可能更合適
D.A.D.S. 結構也都有應用在 A900LTD(*1) 和 A900Ti(*2),或許 D.A.D.S. 構造也能用在不完全密閉的耳機上吧?
參考資料
http://www.erji.net/read.php?tid=583477&fpage=0&toread=&page=1
我認為在內框上開氣孔是調音的方法,用作調節空氣/洩壓之用,但並未符合半開放的定義,即單體並未裸露/部份裸露在外,W1000X、A900LTD、A900Ti、MDR-Z1000 等官方也都歸類在封閉式耳機。
不過大家談的這篇文有一點說的沒錯,開氣孔可以減少染色,避免外部腔體材質的"共振特性"影響音色,但也由於不同材質的特性,許多日系木殼耳機才能調配出多樣化的音色。
j00522000 寫: 其實台灣也算不錯,只是討論的人太少,台灣人口少,
聲學設計其實很複雜,而且又細分成很多範圍,
大部分人都去玩音響,小部份人玩耳機,更少部份人鑽研現場表演,
像電磁學和材料學一定要懂才行,
說實在的這些必須學理科的人才會有接觸的機會,
而台灣在音樂方面並不很盛行,自然想要瞭解的人更是少。
j00522000 寫:這和作樂器的道理一樣,選用的材料不同,就會有不同的音染 (木材最常見)
接著共鳴箱大小形狀位置也是很重要,
說穿了其實和耳機一樣。
mlnaml 寫: 耳罩可以參考 head fi 的 T50rp 的改造相關文章
從 DT900、LCD2、SRH-840 的耳罩都有人試用,對音場和細節有不少影響
尤其是 LCD2 的耳罩做法,因為平板本身結構的不能斜放單體,用有角度的耳罩來改變單體與耳朵位置也是種有趣的做法
mlnaml 寫:zhang230631 寫: 耳罩可以參考 head fi 的 T50rp 的改造相關文章
從 DT900、LCD2、SRH-840 的耳罩都有人試用,對音場和細節有不少影響
尤其是 LCD2 的耳罩做法,因為平板本身結構的不能斜放單體,用有角度的耳罩來改變單體與耳朵位置也是種有趣的做法
LCD-2 的耳罩,國外有人安裝在 HiFiMAN 的平板上,效果出奇,對岸也有人將 T1 的耳罩裝在 HE6 上,並將調音綿拿掉或減少,增強通透感。
j00522000 寫:說真的現在耳機越來越多斜放單體耳機 像 : 拜耳的 T 系列、SONY 1R、LCD2 也算 (一邊耳罩加厚),
更不用說 U 家的耳機,這樣做法有利也有弊。
zhang230631 寫:j00522000 寫:說真的現在耳機越來越多斜放單體耳機 像 : 拜耳的 T 系列、SONY 1R、LCD2 也算 (一邊耳罩加厚),
更不用說 U 家的耳機,這樣做法有利也有弊。
單體偏置的設計已經有大量廠商採用,ATH 高端耳罩就很常見,原理如上述大大所說:單體偏置是讓耳機配戴時,發聲單元能夠正對耳朵,減少產生不必要的反射音。
Ultrasone S-Logic 技術其實不太算是單體偏置,應該稱呼為"單體偏移",完全依靠單體發聲後的折射音,傳導入耳腔內,營造出虛擬的立體音場,所以初聽時會覺得很特別,也有人聽久了產生暈眩的情形。
zhang230631 寫:的相關資料
另外從文中的敘述,部分高端耳機的設計其實是從音響揚聲器演變 & 改良而來的,我認為未來研究可以朝著這個方向進行。
j00522000 寫:LCD-2 的耳罩,國外有人安裝在 HiFiMAN 的平板上,效果出奇,對岸也有人將 T1 的耳罩裝在 HE6 上,並將調音綿拿掉或減少,增強通透感。
說真的現在耳機越來越多斜放單體耳機 像 :拜耳的T系列、SONY 1R、LCD2也算 (一邊耳罩加厚),
更不用說U家的耳機,這樣做法有利也有弊。
zhang230631 寫:綜合以上,beyerdynamic 利用高效率的磁路系統、音圈的纏繞圈數、封閉的腔體、低音反射孔...... 等設計進行調音,不過僅以低頻而論,「密閉空氣」 能做有效地補償,個人猜測,這也是為何鐵三角的 D.A.D.S. 構造只出現在封閉式耳機而非開放式耳機,不過鐵三角的高階封閉式耳罩也不全然採用 D.A.D.S. 結構,如 : A2000X、A1000X,但同系列的低端型號卻有 D.A.D.S. 結構,如 : A900、A700、A500,我認為原因出自於 : 外殼材質的物理特性不一。
D.A.D.S. 結構只出現在 L3000(四組)、W3000ANV(三組)、W5000、W1000X...... 等鐵三角高階封閉耳罩,這些耳機的外殼木材材質皆不同,雖是如此,部分型號如 W1000X 運用外殼上的空氣導孔以改善低頻,透過不同深度來調節聲音。
mic2635 寫:zhang230631 寫:綜合以上,beyerdynamic 利用高效率的磁路系統、音圈的纏繞圈數、封閉的腔體、低音反射孔...... 等設計進行調音,不過僅以低頻而論,「密閉空氣」 能做有效地補償,個人猜測,這也是為何鐵三角的 D.A.D.S. 構造只出現在封閉式耳機而非開放式耳機,不過鐵三角的高階封閉式耳罩也不全然採用 D.A.D.S. 結構,如 : A2000X、A1000X,但同系列的低端型號卻有 D.A.D.S. 結構,如 : A900、A700、A500,我認為原因出自於 : 外殼材質的物理特性不一。
D.A.D.S. 結構只出現在 L3000(四組)、W3000ANV(三組)、W5000、W1000X...... 等鐵三角高階封閉耳罩,這些耳機的外殼木材材質皆不同,雖是如此,部分型號如 W1000X 運用外殼上的空氣導孔以改善低頻,透過不同深度來調節聲音。
這一段關於D.A.D.S.結構有一些錯誤,A2000X與A1000X也是有D.A.D.S.的。
從W2002開始採用這個結構技術開始,AT的大型封閉式耳罩不論高低階全部都有加入D.A.D.S.。
另外想請問D.A.D.S.結構L3000有四組、W3000ANV有三組的出處是
據我所知D.A.D.S.就是一組雙層結構這樣,上面網友PO出的連結有A900的拆解圖,可以清楚看到D.A.D.S.結構的樣子。
mic2635 寫:這一段關於D.A.D.S.結構有一些錯誤,A2000X與A1000X也是有D.A.D.S.的。
從W2002開始採用這個結構技術開始,AT的大型封閉式耳罩不論高低階全部都有加入D.A.D.S.。
另外想請問D.A.D.S.結構L3000有四組、W3000ANV有三組的出處是
據我所知D.A.D.S.就是一組雙層結構這樣,上面網友PO出的連結有A900的拆解圖,可以清楚看到D.A.D.S.結構的樣子。
mlnaml 寫:參考飛船老師散步的A片裡1979.jun 音技的文章"耳機發展的歷史與測試方式",其實耳機就是從音響揚聲器演變而來
其中開頭KOSS開發立體聲耳機的故事,1952年當時KOSS看見由數個小喇叭組成的陣列後,同事Martin把小喇叭貼上軟墊然後接上頭帶,第一副KOSS立體聲耳機就誕生了
說的這個故事就會讓人想到之前火紅的大濕久禮耳機,更本就是兩顆高音單體貼在頭帶上www
mlnaml 寫:mic2635 寫:zhang230631 寫:綜合以上,beyerdynamic 利用高效率的磁路系統、音圈的纏繞圈數、封閉的腔體、低音反射孔...... 等設計進行調音,不過僅以低頻而論,「密閉空氣」 能做有效地補償,個人猜測,這也是為何鐵三角的 D.A.D.S. 構造只出現在封閉式耳機而非開放式耳機,不過鐵三角的高階封閉式耳罩也不全然採用 D.A.D.S. 結構,如 : A2000X、A1000X,但同系列的低端型號卻有 D.A.D.S. 結構,如 : A900、A700、A500,我認為原因出自於 : 外殼材質的物理特性不一。
D.A.D.S. 結構只出現在 L3000(四組)、W3000ANV(三組)、W5000、W1000X...... 等鐵三角高階封閉耳罩,這些耳機的外殼木材材質皆不同,雖是如此,部分型號如 W1000X 運用外殼上的空氣導孔以改善低頻,透過不同深度來調節聲音。
這一段關於D.A.D.S.結構有一些錯誤,A2000X與A1000X也是有D.A.D.S.的。
從W2002開始採用這個結構技術開始,AT的大型封閉式耳罩不論高低階全部都有加入D.A.D.S.。
另外想請問D.A.D.S.結構L3000有四組、W3000ANV有三組的出處是
據我所知D.A.D.S.就是一組雙層結構這樣,上面網友PO出的連結有A900的拆解圖,可以清楚看到D.A.D.S.結構的樣子。
官方耳機特性介紹後面會加上 *2、*3、*4...來說明有幾組
http://www.audio-technica.co.jp/products/hp/ath-w1000.html參考
mlnaml 寫:mic2635 寫:zhang230631 寫:綜合以上,beyerdynamic 利用高效率的磁路系統、音圈的纏繞圈數、封閉的腔體、低音反射孔...... 等設計進行調音,不過僅以低頻而論,「密閉空氣」 能做有效地補償,個人猜測,這也是為何鐵三角的 D.A.D.S. 構造只出現在封閉式耳機而非開放式耳機,不過鐵三角的高階封閉式耳罩也不全然採用 D.A.D.S. 結構,如 : A2000X、A1000X,但同系列的低端型號卻有 D.A.D.S. 結構,如 : A900、A700、A500,我認為原因出自於 : 外殼材質的物理特性不一。
D.A.D.S. 結構只出現在 L3000(四組)、W3000ANV(三組)、W5000、W1000X...... 等鐵三角高階封閉耳罩,這些耳機的外殼木材材質皆不同,雖是如此,部分型號如 W1000X 運用外殼上的空氣導孔以改善低頻,透過不同深度來調節聲音。
這一段關於D.A.D.S.結構有一些錯誤,A2000X與A1000X也是有D.A.D.S.的。
從W2002開始採用這個結構技術開始,AT的大型封閉式耳罩不論高低階全部都有加入D.A.D.S.。
另外想請問D.A.D.S.結構L3000有四組、W3000ANV有三組的出處是
據我所知D.A.D.S.就是一組雙層結構這樣,上面網友PO出的連結有A900的拆解圖,可以清楚看到D.A.D.S.結構的樣子。
官方耳機特性介紹後面會加上 *2、*3、*4...來說明有幾組
http://www.audio-technica.co.jp/products/hp/ath-w1000.html參考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62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