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聽器材還是聽線?最近換線的心得

前一陣子意外的在二手區接手了夢寐以求的SONY RH1,
相當欣賞他耳放的部分,富有聲音定位和形體感,把W1000推向另一層次的聲音,
可惜的是音色實在是太SONY了,舒服甜美的聲音和我一直用的SHARP DR77重解析、
富空氣感、沉穩自然的聲音真的是南轅北轍,實在聽不習慣,於是很乾脆的
把DR77當訊源RH1當耳擴使用,希望能改善DR77的聲音定位,
而中間用的線也是目前我正思考的問題。
我的接法如下
EEEPC+M-AUDIO TRANSIT光纖輸出→SHARP DR77(音量29/30)→3.5to3.5訊號線→SONY RH1→W1000
試了三條訊號線為由上至下分別為
萬隆 UP-OCC 單結晶銅訊號線
KC純銀 訊號線(Star Quad版)
五金行買線身為PC-OFC
http://photo.xuite.net/smallalan/2335071/1.jpg
剛入手時
KC銀線有多到另人作噁的低頻量感,聲音緊繃且有強烈的壓迫感,努力RUN了3天後,
作噁的低頻退散,久違的中頻也終於出來了。
萬隆UP-OCC線則沒KC銀線那麼誇張,雖然中頻一樣出不來,可是聲音蠻甜的,努力RUN了2天半後,中頻出來了,聲音層次也更加分明。
基本上
銅線和銀線的特性相當明顯,銅線聲音自然通透,富延展性,有偏慢的感覺。
銀線沒有銅線的透明感,相對的聲音傳遞直接迅速,渲染少,聲音細緻解析高。
整體比較起來
五金行PC-OFC的線除了銅線的特性外,聲音特色為強調中頻,對向W1000中頻為
強項的耳機,聲音聽起來相當動聽誘人,且富有朝氣。
萬隆UP-OCC線除了銅線的特性外,聲音均衡,富有層次感,甜美動聽,解析明顯比五金行PC-OFC好。
KC銀線音域比萬隆UP-OCC線更為平衡,很明顯聲音低上一層,感受不到什麼渲染,可是可能是解析
過高的關係高音嫌刺耳,較不耐聽。
比較到這個時候
心理有點毛毛的,開始有一個問題,我到底是在聽線還是聽器材,於是接下來我開始重新聆聽DR77
並和上述的組合重新比較,發現銅線的聲音完全變掉,幾乎聽不出有DR77的味道,KC銀線則令人意
外的保留了DR77的味道,不論是情感表現法,還是特有的空氣感,可是聽起來仍然怪怪的,
因為DR77並沒有如此尖銳刮耳。
假設
KC銀線能忠實的傳遞器材的聲音,那他傳遞的是我把DR77當line out(音量29/30)的聲音,而不是推
給W1000的聲音,於是嘗試著把DR77的音量調到推W1000時的數字20/30,並把RH1錄音增益增加,結果如我假設的終於聽見原先器材的味道了,尖銳刮耳的高音也不再有,心中的疑惑頓時解開。
後來
我也試了味道濃厚的CD隨身聽AIWA XP66,PHONE OUT輸出至RH1,結果也是一樣,聽感還蠻有趣的。
這次是我第二次買線作比較,可是心態完全不同,第一次只是感到聲音有改變有進步就很開心了,
這次則是帶有目的的希望在保留DR77的味道下利用RH1改善聽感。
換線前或許要思考一下為什麼要換,如為了提升音色,就該往銅線上去找,如為了保留喜好味道的
器材銀線則是較佳的選擇。
相當欣賞他耳放的部分,富有聲音定位和形體感,把W1000推向另一層次的聲音,
可惜的是音色實在是太SONY了,舒服甜美的聲音和我一直用的SHARP DR77重解析、
富空氣感、沉穩自然的聲音真的是南轅北轍,實在聽不習慣,於是很乾脆的
把DR77當訊源RH1當耳擴使用,希望能改善DR77的聲音定位,
而中間用的線也是目前我正思考的問題。
我的接法如下
EEEPC+M-AUDIO TRANSIT光纖輸出→SHARP DR77(音量29/30)→3.5to3.5訊號線→SONY RH1→W1000
試了三條訊號線為由上至下分別為
萬隆 UP-OCC 單結晶銅訊號線
KC純銀 訊號線(Star Quad版)
五金行買線身為PC-OFC
http://photo.xuite.net/smallalan/2335071/1.jpg
剛入手時
KC銀線有多到另人作噁的低頻量感,聲音緊繃且有強烈的壓迫感,努力RUN了3天後,
作噁的低頻退散,久違的中頻也終於出來了。
萬隆UP-OCC線則沒KC銀線那麼誇張,雖然中頻一樣出不來,可是聲音蠻甜的,努力RUN了2天半後,中頻出來了,聲音層次也更加分明。
基本上
銅線和銀線的特性相當明顯,銅線聲音自然通透,富延展性,有偏慢的感覺。
銀線沒有銅線的透明感,相對的聲音傳遞直接迅速,渲染少,聲音細緻解析高。
整體比較起來
五金行PC-OFC的線除了銅線的特性外,聲音特色為強調中頻,對向W1000中頻為
強項的耳機,聲音聽起來相當動聽誘人,且富有朝氣。
萬隆UP-OCC線除了銅線的特性外,聲音均衡,富有層次感,甜美動聽,解析明顯比五金行PC-OFC好。
KC銀線音域比萬隆UP-OCC線更為平衡,很明顯聲音低上一層,感受不到什麼渲染,可是可能是解析
過高的關係高音嫌刺耳,較不耐聽。
比較到這個時候
心理有點毛毛的,開始有一個問題,我到底是在聽線還是聽器材,於是接下來我開始重新聆聽DR77
並和上述的組合重新比較,發現銅線的聲音完全變掉,幾乎聽不出有DR77的味道,KC銀線則令人意
外的保留了DR77的味道,不論是情感表現法,還是特有的空氣感,可是聽起來仍然怪怪的,
因為DR77並沒有如此尖銳刮耳。
假設
KC銀線能忠實的傳遞器材的聲音,那他傳遞的是我把DR77當line out(音量29/30)的聲音,而不是推
給W1000的聲音,於是嘗試著把DR77的音量調到推W1000時的數字20/30,並把RH1錄音增益增加,結果如我假設的終於聽見原先器材的味道了,尖銳刮耳的高音也不再有,心中的疑惑頓時解開。
後來
我也試了味道濃厚的CD隨身聽AIWA XP66,PHONE OUT輸出至RH1,結果也是一樣,聽感還蠻有趣的。
這次是我第二次買線作比較,可是心態完全不同,第一次只是感到聲音有改變有進步就很開心了,
這次則是帶有目的的希望在保留DR77的味道下利用RH1改善聽感。
換線前或許要思考一下為什麼要換,如為了提升音色,就該往銅線上去找,如為了保留喜好味道的
器材銀線則是較佳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