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 (共 2 頁)
		
			
				馬勒
				
發表於 : 
週六 5月 18, 2002 2:17 pm由 Patrick
				標  題:Ozawa也成了馬勒專家  
發  表 人:blue97(blue97.tw) 
發表時間:2001/09/22 06:27:21 
近來Ozawa為Sony錄製一系列的馬勒, 
從上次備受好評的第二號,到最新的第九號, 
Ozawa儼然成為新世紀馬勒的代言人, 
不過日本的樂迷仍有人質疑當地一窩蜂力捧Ozawa的景象, 
有人甚至抬出文化差異論,指Ozawa的日本人性格與馬勒格格不入。 
可惜身為台灣的樂迷無法驗證這個問題, 
因為Sony的台灣分公司不長進。
			 
			
		
			
				
				
發表於 : 
週六 5月 18, 2002 2:26 pm由 Patrick
				標  題:Re:Ozawa也成了馬勒專家  
發  表 人:FILA(fila1069) 
發表時間:2001/09/24 10:06:51 
小澤征爾的馬勒,在本地市場的賣相並不好, 
之前曾為DG錄過零星幾首,嗣後又為PHILIPS錄了一套全集, 
現階段,主力合作樂團為日本齊藤管弦樂團, 
除了為PHILIPS灌錄布拉姆斯、貝多芬交響曲目之外(賣得同樣很差), 
2000年一月在東京實況演出錄音的馬勒第二號, 
則是此組搭檔首見於SONY的錄音,是不是還會有馬勒或其他作品錄音, 
目前不得而知! 
連結網址:http://www.sonyclassical.com/music/89374/index.html 
>※ 引述<blue97(blue97.tw)>之銘言: 
>近來Ozawa為Sony錄製一系列的馬勒, 
>從上次備受好評的第二號,到最新的第九號, 
>Ozawa儼然成為新世紀馬勒的代言人, 
>不過日本的樂迷仍有人質疑當地一窩蜂力捧Ozawa的景象, 
>有人甚至抬出文化差異論,指Ozawa的日本人性格與馬勒格格不入。 
>可惜身為台灣的樂迷無法驗證這個問題, 
>因為Sony的台灣分公司不長進。
			 
			
		
			
				
				
發表於 : 
週六 5月 18, 2002 3:15 pm由 Patrick
				標  題:朱里尼VS柏林愛樂之馬勒大地之歌重新發行  
發  表 人:FILA(fila1069) 
發表時間:2001/09/28 10:54:30 
DG古典大觀園又推出10片新片, 
同樣又是「了無新意」,多屬東拼西湊的大雜燴! 
只有其中一片「馬勒四號交響曲+大地之歌」是筆者中意的, 
樂團都是柏林愛樂,前者由卡拉揚指揮,後者由朱里尼指揮, 
後者在英國企鵝評鑑中是:柏林愛樂的演奏美得不能再美.... 
(could not be more beautiful )三顆星 ☆☆☆
			 
			
		
			
				
				
發表於 : 
週二 5月 21, 2002 7:02 am由 Patrick
				標  題:馬勒代言人?  
發  表 人:blue97.tw(blue97.tw) 
發表時間:2001/10/05 10:18:56 
有個新家族正票選馬勒代言人, 
我想,講來講去不外乎伯恩斯坦等大師, 
我對這個議題興趣不大, 
倒是認為談新世紀的馬勒代言人比較有意思點。 
新世紀?就從20世紀末談起, 
而且是新錄音喔,各位有何高見?
			 
			
		
			
				
				
發表於 : 
週二 5月 21, 2002 7:05 am由 Patrick
				標  題:Re:馬勒代言人?  
發  表 人:魔王(stokowski.tw) 
發表時間:2001/10/06 01:07:21 
>※ 引述<blue97.tw(blue97.tw)>之銘言: 
>有個新家族正票選馬勒代言人, 
>我想,講來講去不外乎伯恩斯坦等大師, 
>我對這個議題興趣不大, 
>倒是認為談新世紀的馬勒代言人比較有意思點。 
>新世紀?就從20世紀末談起, 
>而且是新錄音喔,各位有何高見? 
十年之後的Chailly+大會堂應該很值得期待(其實現在就很好了,只是還是少了點什麼),或者是十年之後的Rattle(最好不要配英國團),Tilson Thomas能成為美國代表嗎?我覺得他好像來不及了....
			 
			
		
			
				
				
發表於 : 
週二 5月 21, 2002 7:16 am由 Patrick
				標  題:Re:馬勒代言人?  
發  表 人:cellist777(cellist777) 
發表時間:2001/10/06 17:15:52 
>※ 引述<魔王(stokowski.tw)>之銘言: 
>>※ 引述<blue97.tw(blue97.tw)>之銘言: 
>>有個新家族正票選馬勒代言人, 
>>我想,講來講去不外乎伯恩斯坦等大師, 
>>我對這個議題興趣不大, 
>>倒是認為談新世紀的馬勒代言人比較有意思點。 
>>新世紀?就從20世紀末談起, 
>>而且是新錄音喔,各位有何高見? 
>> 
>十年之後的Chailly+大會堂應該很值得期待(其實現在就很好了,只是還是少了點什麼),或者是十年之後的Rattle(最好不要配英國團),Tilson Thomas能成為美國代表嗎?我覺得他好像來不及了.... 
> 
去年此時在倫敦 Barbican Center 聽 Rattle + London Symphony 的馬勒九,讓我徹底相信了柏林愛樂 
的慧眼,也讓我更期待他與柏林或維也納的馬勒系列演出. 
我也算是 MTT + SFO 的常客, 倒從不覺得他老兄的馬勒有過人之處. 
上個週日來訪的Sawallisch + Philadelphia 可也算是美國樂團的翹楚,只怕馬勒對中規中矩的 Sawallisch 
來說是有點體質不符. 
最可惜的要算是短命的 Sinopoli 了,不然十年後再找個德奧樂團錄下馬勒全集,就算再不景氣還是保證 
能夠影音通吃. 
天啊, 用注音打中文真要命, 以後可以打英文嗎?
			 
			
		
			
				
				
發表於 : 
週二 5月 21, 2002 7:16 am由 Patrick
				標  題:Re:馬勒代言人?  
發  表 人:blue97.tw(blue97.tw) 
發表時間:2001/10/06 20:42:45 
>※ 引述<cellist777(cellist777)>之銘言: 
>天啊, 用注音打中文真要命, 以後可以打英文嗎?   
當然可以,有個PPC的家族,也都以英文對話。
			 
			
		
			
				
				
發表於 : 
週二 5月 21, 2002 7:17 am由 Patrick
				標  題:Re:馬勒代言人?  
發  表 人:Ah Cheng(chen_cheng_yi) 
發表時間:2001/10/06 20:54:59 
>※ 引述<blue97.tw(blue97.tw)>之銘言: 
>>※ 引述<cellist777(cellist777)>之銘言: 
>>天啊, 用注音打中文真要命, 以後可以打英文嗎?   
>> 
>當然可以,有個PPC的家族,也都以英文對話。 
哇家長這裡越來越國際化 
成員遍布全世界... 
唱片內頁都是英文 雜誌也都是 
我想打英文應該是真的沒問題....
			 
			
		
			
				
				
發表於 : 
週二 5月 21, 2002 8:02 am由 Patrick
				標  題:馬勒代言人評選  
發  表 人:blue97(blue97.tw) 
發表時間:2001/10/09 10:36:50 
這是某個網站的評選結果,讓各位參考一下: 
作古派 
Horenstein - 21 
Bernstein - 13 
Klemperer - 11 
Barbirolli - 9 
Kubelik - 9 
Walter - 9 
Mitropoulos - 7 
Scherchen - 5 
Tennstedt - 4 
Szell - 2 
Abravanel - 1 
Ancerl - 1 
Kondrashin - 1 
Mahler - 1 
活躍派 
Boulez - 13 
Rattle - 13 
Haitink - 11 
Abbado - 5 
Eschenbach - 5 
Tilson Thomas - 5 
Zander - 5 
Chailly - 3 
Gielen - 3 
K. Sanderling - 3 
Asahina - 2 
Barshai - 2 
Gatti - 2 
Macal - 2 
T. Sanderling - 2 
Bertini - 1 
Kaplan - 1 
Levine - 1 
Mehta - 1 
Nanut - 1 
Olson - 1 
Segerstam - 1 
Suitner - 1
			 
			
		
			
				
				
發表於 : 
週一 5月 27, 2002 9:47 am由 Patrick
				標  題:Kubelik-Mahler Sym 3-Audite     
發  表 人:blue97.tw(blue97.tw) 
發表時間:2001/10/22 17:28:48 
Audite出版Kubelik-Mahler系列最新一張將於下月初發售, 
曲目是第三號交響曲,這是1967年的錄音, 
全曲所用時間比DG版多了約3分鐘, 
音質演奏都屬上乘。
			 
			
		
			
				
				
發表於 : 
週一 5月 27, 2002 11:44 am由 Patrick
				標  題:評DG版庫貝力克馬勒交響曲全集     
發  表 人:blue97(blue97.tw) 
發表時間:2001/10/26 15:58:36 
庫貝力克的這套馬勒交響曲全集(DG),無論是LP還是CD,在樂界都受到廣泛的關注。 
在眾多的評論文章中,我並沒有找到有特別說服力的詮釋,因此我打算親自從這套唱片中體驗一下庫貝力克的藝術,在這套唱片集中,他第一個錄製的是馬勒的第九交響曲,庫貝力克對馬勒作品的表現手法往往是以嚴謹的風格得到高評價。在第九中,他運用了大量的動機來展示“庫貝力克式”對動態和平衡樸素的把握及運用。在錄音中,有一部分的問題表現在音質的刺耳,粗糙上。像這類大型樂隊的作品,往往需要足夠立體空間來最大限度的展示作品本身所要表達的內涵,也能給聽眾帶來最好的聽覺享受,然而在庫貝力克的錄音室中,似乎充滿了乾澀鬱悶的空氣。庫貝力克對銅管樂器的安排處理讓我想起了另一位老大師約夫姆在布魯克納的“第八”中,銅管樂器一反常態的失衡:給人不適的感覺,似乎整個作品也被扭曲了,這麼處理唯一的好處可能就是帶來了足夠的音響。對於這個版本馬勒“第九”還有一點值得補充,庫貝力克在處理節拍上讓人非常的迷惑,特別是他的“柔板”,完全沒有哲理的說教, 沒有飄逸的瀟灑,也沒有永恆的不可抗拒的力量,只有一位根植土地職業音樂家的誠摯告白。這個樂章不管他何時何地演繹,都像是用鐘錶計時一樣,恰好21分鐘。 
(好好玩的說法) 
第五交響曲(在DG的套封上被錯誤的注上了“巨人”交響曲)是一個輕柔的,極富詩意的演繹。速度略顯快,卻顯得很直率,節奏上仍是“庫貝力克式 ”的。在第三和第九中,他對rubato的運用並不得心應手,這使得作品帶上了濃重的悲傷的氣氛,在這個“第五”中,改進了很多。和“第九”一樣,在錄音方面仍有一些問題,這次是小提琴的位置過於靠後,仿佛置身於整個場景之外,這一點的美中不足讓人十分遺憾。 
庫貝力克的“復活”和克倫佩勒的版本十分相似,只是最後缺少了更具堅強力量果斷的表現。即使如此,最後一個樂章仍稱得上是一個值得紀念的不朽版本。無論是從音樂的整個氣氛上還是從基調的品味來體會,都讓人驚歎不已。“第三”的詮釋略顯混亂,強烈的斯多葛式的堅忍在“庫貝力克式 ”的四平八穩的節奏下徹底崩潰。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曲團的演奏刺骨鋒利卻缺乏緊張感,整個第一樂章在不緊不湊的節奏中緩緩而行。整個演出毫無激情的火花,內向含蓄的風格被過分的誇張了,這一點顯然是違背作者本意的。“第四”在整套馬勒交響曲集中的地位無足輕重。“第五”的風格頗為有趣,它時而狂野,時而平靜,在末樂章快結束時,才有所收斂。庫貝力克在這
			 
			
		
			
				
				
發表於 : 
週一 6月 03, 2002 10:00 am由 Patrick
				標  題:布列茲(Pierre Boulez )談馬勒
發  表 人:blue97(blue97.tw) 
發表時間:2001/11/28 07:13:29 
馬勒的作品似乎總是在多愁善感和尖酸刻薄之間、在懷舊和批判之間搖擺不定,這可能也是它們常常給人某種不舒適感的原因之一。實際上這其中並沒有什麼真正的矛盾:它就像一個鐘擺,像一個三棱鏡,隨著光線變化,某種看起來是陳腐和多餘的音樂思想,在另一個角度卻變成了不可缺少的新概念。馬勒仍然顯得陳腐(意指他的作品缺乏想像力)嗎?或者馬勒的這種陳腐現在看起來也不同尋常了?開始的時候,馬勒的音樂聽起來就像一些舒適的陳詞濫調式的感傷的吟唱,完全像一幅印在郵票上的過去的風景畫。有些人可能會喜歡它,另一些人則可能覺得它令人作嘔,但可以肯定的是,這兩類人都擺脫不了自己的第一印象。而這僅僅是個開始…… 
是的,馬勒的作品中確實有一些“陳腐”的材料。有時候這種陳腐顯得非常明顯而且極其平庸:每一部作品中幾乎都是一成不變的東西。只要我們熟悉了任何軍隊或葬禮中的進行曲,我們就會發現馬勒的主旋律很明顯地是“借用”這些四分之三拍的舞曲旋律,包括蘭德勒舞曲(奧地利農村的民間舞)、華爾滋舞曲、米奴哀小步舞曲、或者任何地方風俗的曲調。從第一部作品到最後一部作品,有一點是一脈相承的:那就是不論從“典雅”的還是“低俗”的音樂歷史中,馬勒總能發掘到他要的那些陳詞濫調式的東西。 
在面對大量陳詞濫調的同時,我們還可以在他的音樂中找到大量的戲劇化的符號——一種英雄主義色彩的崇高音樂。馬勒在他的作品
			 
			
		
			
				
				
發表於 : 
週一 6月 03, 2002 10:45 am由 Patrick
				標  題:Chailly的馬勒新錄音
發  表 人:blue97(blue97.tw) 
發表時間:2001/12/03 17:50:12 
Decca即將發行Chailly的最新馬勒錄音, 
這是Chailly一系列出版之一, 
發行的錄音為第二號交響曲。 
自從1988年接任Concertgebouw的音樂總監後, 
Concertgebouw著重色彩感的風格, 
為馬勒錄音帶來另一種風貌, 
只是Chailly的詮釋並沒有在台灣掀起任何的風潮。
			 
			
		
			
				
				
發表於 : 
週一 6月 03, 2002 11:16 am由 Patrick
				標  題:1905年的珍貴照片
發  表 人:blue97(blue97.tw) 
發表時間:2001/12/04 09:43:43 
我放在寫真集裡,一張1905年馬勒在德國史特拉斯堡指揮上演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的珍貴照片。
			 
			
		
			
				
				
發表於 : 
週三 6月 05, 2002 10:14 am由 Patrick
				標  題:(轉貼)談馬勒第一號交響曲的秀異版本-1
發  表 人:blue97(blue97.tw) 
發表時間:2001/12/11 12:14:33 
(內容轉錄自簡體中文翻譯,許多名詞與台灣有異,我懶得修正,各位看著辦) 
馬勒的前4部交響曲因主題和情緒與德國民歌《少年的魔角》密切相關而常被歸類為"魔角交響曲"。嚴格意義上說,第一交響曲並不符合這一標準,因為其主題與作曲家第一次戀愛被拒絕後所寫的《旅行者之歌》關係更密切。 
第一交響曲體現了馬勒的創作個性,深刻展示了那個時代藝術家的風貌,它是打開馬勒精神世界的一把鑰匙。樂曲一開始弦樂描繪出盛夏早晨的心境;第二樂章農民舞蹈旋律最終演變成一種精神困擾;第三樂章以兒歌《雅各兄弟》為基礎,神秘的卡農構成了葬禮進行曲;最後一個樂章,暴風雨般的引子之後,音樂進入激動的快板,描繪從地獄到天國的歷程。整個作品有兩處明顯引用了《旅行者之歌》的旋律。 
馬勒第一交響曲最初總譜的配器與現在略有不同,還多出一個樂章。這個早期版本還有一個標題叫做"巨人",當時它是按照交響詩的格式寫的。這個標題與多餘的樂章在修訂時被作曲家刪掉,所以一些唱片公司或者音樂會海報把最後定稿的馬勒第一交響曲冠之以“巨人”之名是沒有道理的。 
有一位對馬勒第一交響曲有精深研究的指揮家,他對這部作品的各個方面都有深刻瞭解,這個人就是捷克的庫貝利克。他指揮維也納愛樂樂團在50年代中期為DECCA公司錄製了最早的馬勒第一錄音室版本。這個錄音很值得再版。現在我們通常聽到的是庫貝利克在DG公司錄的第二個版本(449 735-2GOR),唱片上還有費舍-迪斯考演繹的《旅行者之歌》。庫貝利克的這個錄音突出了作品對大自然描繪和對情場失意心情的抒發。我們可以從第一樂章開始興奮的鳥鳴,和夏日早上回蕩在鄉間的旅人之歌中聽出這一點。樂章最後的高潮爆發沒有強迫感,它傳遞著擺脫世間羈絆的巨大能量;第二樂章諧謔曲,庫貝利克始終讓聽眾感覺到旋律的流動性,三重奏段落令人愉快,特別是小號的插入,體現出馬勒獨特的管弦樂音響組合;第三樂章葬禮進行曲是馬勒筆下最為奇特的樂段,“雅各兄弟”旋律的古怪卡農先由低音演奏然後插入乖戾的樂隊音樂,第二段旅行者之歌的引用成為其核心。我們可以從庫貝利克的演奏中聽到孟德爾松和韋伯進行曲的影子(這兩位作曲家都是馬勒所尊崇的)。
			 
			
		
			
				
				
發表於 : 
週三 6月 05, 2002 10:15 am由 Patrick
				標  題:(轉貼)談馬勒第一號交響曲的秀異版本-2
發  表 人:blue97(blue97.tw) 
發表時間:2001/12/11 12:15:25 
這張唱片的過人之處在于第4樂章,庫貝利克在此強調戲劇性,兼顧抒情。終曲並不因為飽滿的中間段落而顯得失色,特別是高潮段落的小提琴齊奏讓人激動不已。這個錄音的主要缺陷是個別高頻聲部顯得不自然,特別是銅管樂,作為馬勒作品這實在太不應該了。 
50年代灌錄過馬勒第一交響曲的還有亞沙•霍仁斯坦。這張唱片可以在VOX公司的目錄上找到(CDX25508)。霍仁斯坦沒有機會指揮維也納愛樂樂團,但他手下的維也納交響樂團也有上佳表演。這張錄音不太豐滿,幸運的是1970年霍仁斯坦又與倫敦交響樂團為UNICORN-KANCHANA公司錄製了馬勒第一(UKCD 2021),這個版本完全可以取代VOX的錄音。第一樂章的引子非常清晰,讓人充滿期待,有廣大的空間感。霍仁斯坦對於主題的處理與庫貝利克一樣樸實。我非常喜歡他用圓號營造的神秘氣氛,這為後來的高潮的爆發作了很好的鋪墊。唱片充滿了現場的激動氣氛,很有富特文格勒的氣勢。諧謔曲的舞曲有濃烈的田園情趣,與三重奏中的活躍優美單簧管相呼應。第三樂章葬禮進行曲速度稍快。霍仁斯坦的演奏速度總是中規中矩,他突出作品的細節,削弱了整個外在結構。倫敦交響樂團在第四樂章開頭表現出強烈的衝擊力,那是受傷心靈的?喊。樂隊把這一段推到了宇宙般廣闊的空間,讓我們體會青年馬勒的萬丈豪情。在抒情的第二主題,霍仁斯坦拒絕流露出兒女情長,這一段的出現像是一種安慰,一種心靈的放鬆,而不是受傷後的呻吟。這是很有特點的馬勒第一交響曲錄音,值得每一位馬勒愛好者留意。 
瓦爾特是馬勒的門徒和摯友,曾多次錄製第一交響曲,但只留下兩套錄音室版本。第一次是1954年在紐約,由紐約愛樂樂團演奏,這是世界上最優秀的馬勒樂團,作曲家本人曾指揮過它。這個錄音演奏得非常好,是單聲道錄音的珍品。我在這
			 
			
		
			
				
				
發表於 : 
週三 6月 05, 2002 10:16 am由 Patrick
				標  題:(轉貼)談馬勒第一號交響曲的秀異版本-3
發  表 人:blue97(blue97.tw) 
發表時間:2001/12/11 12:15:57 
另一個偉大的馬勒第一的錄音是最近剛剛整理出來的。1957年巴比羅利與他的親兵哈雷交響樂團錄製了馬勒第一交響曲。DUTTON公司新近出版了這張(CDSJB1015)CD。巴比羅利公認的馬勒專家,處處有新意。第一樂章的展開部,巴比羅利拒絕減慢速度,他深知細節與外部結構平衡對於交響樂演奏的重要性。在他的其他馬勒交響曲演奏中,我們也可以感受到這一點。第三樂章的低音提琴很憂鬱,在進行曲的重複段落也像瓦爾特那樣加快速度。巴比羅利突出了作品萬花筒般的紋理構造,木管和圓號的表演非常出色。第四樂章的開頭積蓄了無盡的能量,弦樂如烈火一般插入,向抒情的第二主題過渡,把我們帶入了另外一個時代——馬勒的時代。尾聲給聽眾以釋放歡樂的感覺,此時巴比羅利依然沒有減速。這張唱片缺點在於,50年代的哈雷交響樂團的“重量級”不夠,演奏儘管樸實,個別細節顯得粗糙,不夠飽滿。 
伯恩斯坦曾多次錄製馬勒第一交響曲,最新也是最好的一個版本是DG公司(431 036-2)的阿姆斯特丹音樂廳管弦樂團的版本。第一樂章最為出色,一開始就把聽眾引入一個夢幻世界,展示部的高潮是真正的大爆發,讓人真實地感到末日衝擊的到來。諧謔曲的主題輝煌有力,三重奏的段落處理過於誇張,使這一段音樂顯得不自然。第三樂章,伯恩斯坦採用驚人的節奏——一個比任何人都快的節奏。但這種節奏對音樂的表達沒有多大益處。第四樂章伯恩斯坦在轉入抒情的第二主題時速度放慢,用相對簡明的手法表現這一主題,尾聲處音樂廳管弦樂團有驚人的表演,讓人感到無比激動。 
提到音樂廳管弦樂團不可避免地聯想到海丁克。他與這家樂團兩次合作錄製馬勒第一。現在最常見的(420 936-2)是他第三次在菲力浦的錄音,能全面代表其詮釋風格,樂團是柏林愛樂樂團。(平心而論,這家樂團對馬勒作品風格的把握比不上阿姆斯特丹音樂廳樂團)。海丁克對此曲的處理比上面的指揮更通俗,他為我們展示出一個更老練更成熟的馬勒形象。這一點在第一樂章體現得很明顯,靜寂的開頭持續時間很長,讓人深不可測,後面的高潮段落非常宏大。第二樂章海丁克的處理很簡潔,第三樂章的節奏也沒有什麼特別之處,雅各兄弟的卡農曲演奏出了催眠效果。第四樂章速度太慢,有懈怠感。 
音樂廳管弦樂團現任首席指揮
			 
			
		
			
				
				
發表於 : 
週三 6月 05, 2002 10:17 am由 Patrick
				標  題:(轉貼)談馬勒第一號交響曲的秀異版本-尾聲
發  表 人:blue97(blue97.tw) 
發表時間:2001/12/11 12:16:30 
最新的馬勒第一錄音是布列茲指揮在DG公司的版本(289 459 610-2)。布列茲的馬勒有很多人不喜歡,一個冷若冰霜的人如何表現馬勒的熾熱情感?許多人都有這樣的疑問。我的回答是布列茲有能力表現各種情緒,冷若冰霜只是個別人的偏見。他的馬勒第一絕對可以與前輩大師相提並論,芝加哥交響樂團也有上佳的表現。第一樂章好象所有的音符都被重新提煉過,但絲毫沒有損失其抒情性。布列茲很注重內部細節和外部結構的平衡,高潮的到來水到渠成,毫不突兀。第二樂章採用較快的速度,其他版本的一些特質在這
			 
			
		
			
				
				
發表於 : 
週二 6月 18, 2002 10:24 am由 Patrick
				標  題:Re:(轉貼)談馬勒第一號交響曲的秀異版本-尾聲
發  表 人:魔王(stokowski.tw) 
發表時間:2001/12/14 23:45:52 
>※ 引述<blue97(blue97.tw)>之銘言: 
>最新的馬勒第一錄音是布列茲指揮在DG公司的版本(289 459 610-2)。布列茲的馬勒有很多人不喜歡,一個冷若冰霜的人如何表現馬勒的熾熱情感?許多人都有這樣的疑問。我的回答是布列茲有能力表現各種情緒,冷若冰霜只是個別人的偏見。他的馬勒第一絕對可以與前輩大師相提並論,芝加哥交響樂團也有上佳的表現。第一樂章好象所有的音符都被重新提煉過,但絲毫沒有損失其抒情性。布列茲很注重內部細節和外部結構的平衡,高潮的到來水到渠成,毫不突兀。第二樂章採用較快的速度,其他版本的一些特質在這
			 
			
		
			
				
				
發表於 : 
週二 6月 18, 2002 10:36 am由 Patrick
				標  題:Re:(轉貼)談馬勒第一號交響曲的秀異版本-尾聲
發  表 人:殘酷而美麗(pennimax) 
發表時間:2001/12/15 09:22:43 
我還是覺得, 
Boulez比較適合詮釋中期以後的馬勒, 
像是第六、第七, 
Boulez就“整理”得不錯, 
可是他的馬勒第一我到現在還沒從頭聽到完過; 
CSO在這裡的表現可以說是超水準, 
但問題在於Boulez的雕琢過度, 
讓人感到相當突兀。 
>※ 引述<魔王(stokowski.tw)>之銘言: 
>這系列文章真是不錯,前面除了Kubelik第一版我手上沒有之外,其他還真是英雄所見略同啊!這人把我很多心裡的話都說出來了怎麼辦??不過我還是不喜歡Boulez,這大概是唯一不同的地方:PBoulez在技巧上的確是相當高明的,他的第一樂章的確是精鍊的,在我看來依舊帶著人工味,雖然是比其他一些人好的多,像提到第二第三樂章的處理手法,如果說Boulez是適切的話,我們又該置Bernstein那似快實慢富張力的第二樂章到達似慢實快第三樂章送葬進行曲開頭的創意於何處呢?不過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在我看來還是有些斧鑿的Boulez第一跟第四樂章,並非是Boulez不設法自然,他還是有在歌唱性上做努力,只是比較起來,他的本質還是使他達不到其他一些善於歌唱的指揮的水準罷了。 
>
			 
			
		
			
				
				
發表於 : 
週日 7月 07, 2002 11:03 am由 Patrick
				標  題:MITROPOLOUS的馬勒錄音(Music and Arts)!
發  表 人:FILA(fila1069) 
發表時間:2002/01/07 11:53:57 
這一套也是昨天的斬獲,本來不太想提, 
可是,查了一下外國BBS站上的資料, 
居然曾經是熱門話題之一∼ 
六張CD,收錄1、3、5、6、、8、9六首作品與第10號慢版, 
其中第八跟ORFEO去年發行的VPO系列為同一場錄音, 
根據外國網友的大多數意見,第三號非常糟糕, 
其餘皆可稱得上是「傳世名演」,尤其在馬勒作品錄音史上, 
可以作為「前伯恩斯坦時期」的重要參考文獻! 
PS:六張CD賣四張價,讓我稍稍彌補第八號重複購買之憾!
			 
			
		
			
				
				
發表於 : 
週日 7月 07, 2002 12:02 pm由 Patrick
				標  題:阿巴多的馬勒新發行
發  表 人:blue97(blue97.tw) 
發表時間:2002/01/09 09:32:29 
DG即將發行阿巴多與BPO的馬勒第三現場錄音, 
這個演出是1999年10月以4D錄音形式錄製, 
不曉得為何會存放至今才發行?
			 
			
		
			
				
				
發表於 : 
週二 7月 09, 2002 10:00 am由 Patrick
				標  題:辛納波里的馬勒全集延後上市
發  表 人:blue97(blue97.tw) 
發表時間:2002/01/11 11:30:53 
原本預定本月發行的辛納波里的馬勒全集, 
可能要延到下個月過年前後, 
連同波里尼的大全集一起在台灣上市。 
昨天在玫瑰聽到salesman很興奮地說, 
辛納波里的這套馬勒可能會三星帶花云云.... 
其實salesman話越少越好, 
我很討厭在唱片行聽到一些沒什麼料的人在那裡大放厥詞。
			 
			
		
			
				
				
發表於 : 
週二 7月 09, 2002 10:07 am由 Patrick
				標  題:Re:新片上架:WESTMINISTER西敏寺
發  表 人:殘酷而美麗(pennimax) 
發表時間:2002/01/11 13:12:25 
看來Scherchen的馬勒二也快出了.... 
想當初費盡千辛萬苦找到這一片, 
借給一位網友卻被扣留不還, 
一氣之下花大錢去買日本版, 
現在想來真是好笑。 
>※ 引述<FILA(fila1069)>之銘言: 
>個人在唱片行有看到: 
>SCHEREN指揮的馬勒第一(+第十慢版) 
>貝多芬第三號與第六號交響曲! 
>還有RODIZNKI指揮的柴可夫斯基第四號與胡桃鉗! 
>個人之前就已經買過MCA版的貝多芬第六, 
>此次衝著「英雄」曲目毫不考慮又買了下去, 
>昨晚再一次聽到「田園」第一個音符演奏出來時, 
>那種新奇中帶著一點刺激的感覺,實在有點「爽」! 
>不過,讓人遺憾的是,SCHEREN的彌賽亞,似乎沒有一併上架, 
>否則也將是個人採購名單中的首選。
			 
			
		
			
				
				
發表於 : 
週二 7月 09, 2002 10:12 am由 Patrick
				標  題:Tennstedt的馬勒
發  表 人:黑夜漫舞(toma7383) 
發表時間:2002/01/11 16:01:53 
Tennstedt指揮馬勒交響曲全集(舊版EMI大套裝,非紙盒版)評價怎樣!?聽說限量發行!!不知有誰可以告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