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邦前奏曲的有趣解釋
發表於 : 週六 9月 15, 2007 10:04 pm
最近讀到一篇關於19世紀演奏風格的文章,裡面提到19世紀的指揮家、
鋼琴家、作曲家、以及傑出的音樂思想家 Hans von Bülow,
他為蕭邦的 24 首前奏曲個別下了標題,並且替每一首都撰寫了一個完整的故事來解釋,
而且這些解釋還得到 Wilhelm von Lenz 和李斯特的學生 Kalergis 的讚賞,
認為這些註解「無比準確的反應作曲家的感情和用心」。
文章中說按照這些無可挑剔的權威說法,e小調前奏曲描繪的是:
蕭邦的肺病的一次發作。在左手的部分,可以聽到他沈重的呼吸,
右手的部分是發自胸部痛苦的聲音。第12小節,蕭邦翻過身去,企圖抒解痛苦,
豈知壓痛頓時加劇。密接和應處,他痛得呻吟,脈搏加快一倍,人瀕臨死亡的邊緣。
後來,他的呼吸漸趨平靜(這些和弦必須是呼吸而不是彈出來的)。
他的心跳越來越慢,越來越模糊,到停留在降B的那個和弦處,心跳突然停止一剎那。
每個二分音符必須按四個八分音符打拍子,使這些拍子雖然聽不出來,但仍能感受到。
最後一個和弦代表他睡著了。
升c小調 No. 10:
燈蛾在房間裡飛————看哪!它突然躲了起來(延留的升G),
只見翅膀微微抽搐。一會兒,它又飛了起來,又停在暗處————翅膀在扇動(左手的顫音)。
這樣反覆幾次,最後一次,正當翅膀重新開始顫動,房間的主人一下擊中這可憐的蟲子。
它抽搐一下‥‥‥‥死去。
文章中說讀完這段文字所花的時間幾乎跟彈這首樂曲一樣長。
Bülow 筆下最令人難忘的的註解——雖然24篇註解篇篇都是傑作——當屬E大調的 No. 9,
可謂超現實主義:
這裡蕭邦深信自己已經失去表達的能力。他決心看看自己的腦子是否還能產生樂思,
便用槌子敲頭(這裡的十六分和三十二分音符應該嚴格按照拍子,表示槌子連擊兩下)。
在第三和第四小節,能聽到徐緩的血流(左手的顫音)。
他找不到靈感,感到絕望(第五小節);他又拿槌子敲頭,更加用力
(漸強的過程中三十二分音符連用兩次)。到降A調才重新找到力量。
他終於得到平靜,尋找原來的調,滿意地結束。
可憐的蕭邦,搥到都頭破血流了(請原諒我讀到這裡時竟然放聲大笑 )
鋼琴家、作曲家、以及傑出的音樂思想家 Hans von Bülow,
他為蕭邦的 24 首前奏曲個別下了標題,並且替每一首都撰寫了一個完整的故事來解釋,
而且這些解釋還得到 Wilhelm von Lenz 和李斯特的學生 Kalergis 的讚賞,
認為這些註解「無比準確的反應作曲家的感情和用心」。
文章中說按照這些無可挑剔的權威說法,e小調前奏曲描繪的是:
蕭邦的肺病的一次發作。在左手的部分,可以聽到他沈重的呼吸,
右手的部分是發自胸部痛苦的聲音。第12小節,蕭邦翻過身去,企圖抒解痛苦,
豈知壓痛頓時加劇。密接和應處,他痛得呻吟,脈搏加快一倍,人瀕臨死亡的邊緣。
後來,他的呼吸漸趨平靜(這些和弦必須是呼吸而不是彈出來的)。
他的心跳越來越慢,越來越模糊,到停留在降B的那個和弦處,心跳突然停止一剎那。
每個二分音符必須按四個八分音符打拍子,使這些拍子雖然聽不出來,但仍能感受到。
最後一個和弦代表他睡著了。
升c小調 No. 10:
燈蛾在房間裡飛————看哪!它突然躲了起來(延留的升G),
只見翅膀微微抽搐。一會兒,它又飛了起來,又停在暗處————翅膀在扇動(左手的顫音)。
這樣反覆幾次,最後一次,正當翅膀重新開始顫動,房間的主人一下擊中這可憐的蟲子。
它抽搐一下‥‥‥‥死去。
文章中說讀完這段文字所花的時間幾乎跟彈這首樂曲一樣長。
Bülow 筆下最令人難忘的的註解——雖然24篇註解篇篇都是傑作——當屬E大調的 No. 9,
可謂超現實主義:
這裡蕭邦深信自己已經失去表達的能力。他決心看看自己的腦子是否還能產生樂思,
便用槌子敲頭(這裡的十六分和三十二分音符應該嚴格按照拍子,表示槌子連擊兩下)。
在第三和第四小節,能聽到徐緩的血流(左手的顫音)。
他找不到靈感,感到絕望(第五小節);他又拿槌子敲頭,更加用力
(漸強的過程中三十二分音符連用兩次)。到降A調才重新找到力量。
他終於得到平靜,尋找原來的調,滿意地結束。
可憐的蕭邦,搥到都頭破血流了(請原諒我讀到這裡時竟然放聲大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