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倍DSD 我找了一天 還沒看到相應的DAC電路
問題又回來了 如果 DSD 轉回 PCM 再轉 類比 的輸出
版主: aeolusyung, zhang230631, suzumiyaminami
j00522000 寫:Direct Stream Digital(DSD)是什麼? 很多人都弄不清吧
對在下而言DSD有點像是SONY為了穩固自身影音龍頭地位的產物
畢竟SONY沒採用業界常用PWM
好了,拋開個人看法。
43
lfc555 寫:4倍DSD 我找了一天 還沒看到相應的DAC電路
問題又回來了 如果 DSD 轉回 PCM 再轉 類比 的輸出
Yazi 寫:感謝j00522000大的分享
內容相當受用,小弟這邊再次感謝您的用心分享
小弟也有寫過類似的專欄文章,上面網友已經友邦小弟貼出
小弟個人是認為DSD的理論優勢,在目前的硬體架構下難以發揮
更糟糕的是,理想中能夠發揮DSD優勢的電路似乎又不存在
這點使得DSD目前並非最好的儲存格式,理由的話有興趣可以發月小弟的拙作
william0619 寫:我跟Yazi大的看法剛好相反
能夠發揮DSD優勢的電路其實是有的,只是價格一直都偏貴
或許是因為受到好評的PURE DSD DAC,幾乎都是採用FPGA自行設計的,
研發成本較高,所以售價也就...
43[/color]
william0619 寫:我跟Yazi大的看法剛好相反
能夠發揮DSD優勢的電路其實是有的,只是價格一直都偏貴
或許是因為受到好評的PURE DSD DAC,幾乎都是採用FPGA自行設計的,
研發成本較高,所以售價也就...
下圖是emmLabs總裁Ed Meitner去年(2014/08)來台灣發表MDAT2所公布的圖
圖片來源MY-hiend
我無意再去比較DSD 和 PCM的優劣
僅僅只是指出下圖1kHz的方波在emmLabs的技術下是可以被完美呈現的
在極品音響的Playback Designs的介紹頁面也指出
Andreas Koch所設計的DAC,如果送一個10kHz的方波測試訊號
出來的仍是完美的方波,沒有任何的鈴振失真。
而近期發表頗受好評的T+A PDP 3000HV(聽說售價2W美金)
還有PS AUDIO DirectStream DAC(我有看到含Network Bridge約17W台幣)
這樣的價格說真的已經偏中高階產品了
所以DSD的理論優勢,
在目前的硬體架構下難以發揮 我是不認同
但目前的硬體價格下不易入手 我覺得沒錯
j00522000 寫:在下和Yazi兄看法相同
1 實際上表現沒數據上漂亮
除了中低頻好其他根本沒比較好
,這也是為什麼推行5.6MB 和11.2MB
j00522000 寫:2 大部份高級DAC單bit最作法是升到2.8 MB 4倍或8倍 來作整型
為什麼說整型, 原因當到高頻單bit 能記錄bit變少,最後變成噪音
在HiFi中這和PCM升頻重採樣一樣,最後都是要靠算法來推算這頻率原來數據
當然11.2MB以上還是有高頻問題,只不過人耳聽不到,
不過還是有極少部份HiFi器才能播放到11.2MB高頻噪音,所以有器材升到8倍,
當然PCM也有高頻的問題但是問題小且算法成熟
j00522000 寫:3 市售的DSD檔案多半編輯時轉換過PCM
意思說當我們其實我們聽的DSD就是不完整的東西
說的不好聽一點就是缺點集中在一起
中低頻DSD 的好在轉成PCM就消失
當從PCM轉成DSD 高頻噪音又出現
一定有人說用高規格像11.2MB 或 24/352.8
但是要考慮錄音室的器材水準和使用器材的年限
除非是新的錄音室不然不可能每個器材都可以轉換到高規格
還有要考慮到一般HiFi器才能播放的檔案規格
j00522000 寫:4 本身硬體架構不太和一般HiFi器材合適
舉個例子
DSD Direct Stream Digital
為什麼我說到DSD會說到數位放大技術
原因是如果真的要完善DSD系統 所謂前級、後級、耳擴這類擴大器基本都不需要
william0619 寫:其實我的焦點一直都放在人耳可聽的頻率範圍
也就是j00522000大所說的中低頻
而DSD在這部分表現確實不比PCM 24/192差
我之前轉貼的連結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1011014242/http://www.smr-home-theatre.org/surround2002/technology/page_07.shtml
如果把DSD的部分拿掉,也可以當成在10kHz方波的極限測試下,PCM取樣頻率對類比還原能力的研究
所以同樣的我覺得現在的PCM拉高取樣頻率,目的不在於人耳聽不到的範圍,那是附帶的優勢
真正的目的是為了增加人耳可聽範圍的取樣點,增加原始類比的還原能力
william0619 寫:超取樣和噪音整形是發生在A/D的過程
一般以24/96超取樣,完成噪音整形後 降頻以CD規格發行
D/A的過程應該叫重取樣,其實就是指昇頻(好壞見仁見智)
沒有再降頻撥出,一般不會做噪音整形(整完之後還不是要全部撥出來)
DSD DAC有這樣做的 目前我只看到新發行的PS AUDIO DirectStream DAC
10倍昇頻後 再降頻以5.6M DSD撥出
好處是動態範圍增加 可以到146dB 壞處是總諧波失真有點高 0.03%
DSD到高頻單bit 能記錄bit變少,最後變成噪音,主要原因是因為取樣點變少
這點在PCM也是一樣,以50kHz來說,DSD變噪音,但PCM也好不到哪裡去
24/192在這邊取樣點剩不到4個,以方波極限測試來看,也是摸擬方波進去還原成正弦波出來
過少的取樣點已經產生還原失真,但我的想法還是一樣,人耳聽不到
搞不好DAC後端處理的LPF也是把這頻段砍掉
如果一直要往人耳聽不到的頻率討論,那我想丟出另外一個問題來討論
DXD格式轉的MP3和24/96的Flac到底哪個會比較好聽
前者在人耳可聽的取樣點資訊是後者的4倍,但超過的部分通通砍掉
後者是全保留,但人耳可聽的取樣點資訊是前者的1/4
william0619 寫:DSD其實是可以剪輯混音的
Playback Designs的Andreas Koch,當初在年Sony及Philips研發的團隊擔任首席工程師
打造的Sonoma workstation是一套可作八軌數位類比轉換及類比數位轉換的DSD錄音剪輯混音系統
這是一套純DSD的剪輯系統,現在已經發展到32軌了,附上連結
http://www.superaudiocenter.com/images/Sonoma32.pdf
連結裡面顯示,這套系統有被一些葛萊美獎獲獎製作人和工程師採用
william0619 寫:這點我不太明白j00522000大所要表達的意思,還有跟DSD的關係,可否再解釋一下,謝謝
補充:圖片來源sony-asia Home Theatre System
https://www.sony-asia.com/article/272738/section/product/product/rht-g1500
william0619 寫:這張圖是emmLabs總裁Ed Meitner去年(2014/08)來台灣發表MDAT2所公布的圖
1kHz的方波的規格並未說明,所以我也說無意再去比較DSD 和 PCM的優劣
因為前端規格不確定,比較無意義,如果是DSD格式那PCM DAC表現較差也是合理
因為我也有在本串文章指出DSD和PCM的轉換是有損轉換
用這張圖指是為了回應Yazi大
DSD在emmLabs的技術下是可以被完美呈現的
並非Yazi大所說的夠發揮DSD優勢的電路似乎又不存在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Bing [Bot], Google [Bot] 和 44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