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原題.
個人喜歡音樂理想國的一些探討聲音的文章, 誠然好像很高深的樣子, 不過個人認為提供了一般音樂愛好者的角度來看器材, 而且也有不少提到了人本身主觀的、生理、心理上的限制跟盲點.
個人不喜歡音樂在一個框框裡, 喜好不同絕不應該被輕視或是被侮辱, 所以我越來越少對器材本身的聲音有批評, 開始注重音樂表現上的平衡性, 以及自我本身的喜好與認知.
所以我嘗試著在音樂討論區提一些不同類型的音樂, 通俗的、流行的、卡通電影、搖滾、舞曲、民歌、甚至另類創作等等, 為的其實只是想表達, 音樂不是古典還是交響樂、歌劇又或者是聽發燒人聲, 就代表品味, 更不代表人格. 不懂得「敬其所異、愛其所同」, 只會讓自己圈子越來越小, 甚至埋怨別人低俗, 不會去欣賞你的喜好.
呃, 扯回來一點, 基本上耳朵的年齡不同, 注意的平衡也不一樣, 我30歲喜歡的音樂, 到了35歲注意的方向可能又不一樣, 加上每個人的狀況不同, 喜歡的聲音各異, 要是加上喜歡的音樂類型, 100個人寫器評的就可能有100個不同的描述跟結論, 這種情況下, 評論器材的高低, 其實並沒有共通點.
所以只有自己試聽試聽再試聽, 而且絕不要一次只試聽一個器材, 最好是釵h器材可以讓自己搭配看看, 才能得到自己滿意的組合, 才能確認器評上, 那些符合自己的主觀印象, 換言之, 器材本身並沒有什麼可以主觀的, 上儀測、看設計都是有科學上的道理的, 但只要牽扯到人的感官, 客觀一定會消失殆盡, 尤其沒有在沒有足夠時間、器材搭配的判斷下, 得到的結論會更狹隘.
也就是如此, 會造成把別人的喜好跟鑑識能力批評的一文不值的情況.
待在雜誌的時間也蠻久的, 寫過的評析還算不少, 感慨的是, 其實雜誌評析喪失公正性, 並非應該完全歸罪在雜誌或廠商, 自命品味不凡的讀者, 忘記了「敬其所異、愛其所同」的體認到每個人的差異, 要求評析為自己量身定做, 忘了別人, 評析應該提供的, 是正確的消費資訊以及可能遭遇的問題, 聲音上的問題當然可以提出, 但絕不是自己喜歡什麼, 就認為別人不認同的都是不懂音樂或器材, 音響界走的路越來越窄, 並不是沒有原因的.
--
全世界的個人網站版工中,最遜、最窮的一個就素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