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AKG K1000是否真的那麼神???

所有形式耳機與耳機驅動器相關討論,耳機系統專區.

版主: aeolusyung, zhang230631, suzumiyaminami

文章paine 發表於 週日 1月 28, 2007 6:23 pm

eddie0817 寫:
K701現在正在聽,努力找尋他的優點,我的聽感是,當初去品嘉

試聽K701時搭小民與X-CAN不管聽幾次都聽不出他的好,沒有驚豔

渲染的人聲,震耳的低頻,感覺很平淡,跟當初聽慣GRADO的耳朵

很不習慣,就在昨天拿到K701時剛聽也是非常後悔,後悔怎麼會買

連之前那隻DT990 05都比它好聽,好後悔,早知道就收M-PRO

或是RS1..但是久聽後,越來越喜歡,為什麼?音場,與原音重現的

感覺,K701給我的聽感是非常正確與舒服的聲音,人聲帶有一絲甜味

跟GRADO與DT990 05的感覺不太一樣,RS1是一聽挖賽..好爽..

好毒,好像在你耳朵唱一樣,但是幾十分鐘後放下耳機,太刺激了~

要休息...但是K701卻一直聽~~~~監聽地位十足...

K701在台灣一直吵不太起來,也沒人愛吵,但在國外的評價一直不錯

搭的好的話是很不錯的耳機~~~ :D



我正好相反,一直都聽RS1,
前一陣子去品+,拿起K701試聽,
就覺得那音場、樂器的定位及分離度,
真的不錯,有機會也想收一支AKG耳機,
至於RS1配個管機,用管子來調味,
要"耐聽",應當是沒問題的,
我自己搭配幾個真空管後,
RS1真的變得很耐聽。
頭像
paine
SR40
SR40
 
文章: 0
註冊時間: 週三 2月 01, 2006 5:27 pm

文章Terencecool 發表於 週日 1月 28, 2007 7:29 pm

cwilson1 寫:想問XLR及兩組mono mono架構有甚麼好處????........是提升音樂感還是分析力, 如果是後者, 覺得買一支Sony SA5000那不是更直接了當???


我前面有寫到
Stereo crosstalk
也就是左右聲道的分離度
用兩個3pin的balance接頭只是其中的一種接頭而已
KK的4pin接頭也算是一種mono-mono的接法啊(算吧?)
stereo接法是LR還有共地
HD650就有人把它改成mono-mono的接法
反正耳機左右分開入線的應該都可以改

倒是有種東西反其道而行
那就是crossfeed...反而把左右聲道些微的混音XD
one is the loneliest number that you'll ever do
頭像
Terencecool
SR40
SR40
 
文章: 0
註冊時間: 週二 9月 13, 2005 10:25 am
來自: NCTU CM

文章palchiu 發表於 週日 1月 28, 2007 8:00 pm

Terencecool 寫:我前面有寫到
Stereo crosstalk
也就是左右聲道的分離度
用兩個3pin的balance接頭只是其中的一種接頭而已
KK的4pin接頭也算是一種mono-mono的接法啊(算吧?)
stereo接法是LR還有共地
HD650就有人把它改成mono-mono的接法
反正耳機左右分開入線的應該都可以改

倒是有種東西反其道而行
那就是crossfeed...反而把左右聲道些微的混音XD


感謝T大的回答~ :ya:

大家別忽略了耍寶耳擴喔~
耳機新手 ><" Ultra Low-Fi靜電系統使用中
頭像
palchiu
SR125
SR125
 
文章: 418
註冊時間: 週日 12月 19, 2004 1:20 pm

文章A.S.G99 發表於 週日 1月 28, 2007 11:03 pm

palchiu 寫:
A.S.G99 寫:當然我們都希望有更好的聲音 :)


這是一定要的啦~ :D

A.S.G99 寫:不過認定好聲音的器材一定要是主觀的嗎?一定要從不可描述的聲音做為標準嗎?


這可與食品論壇相同, 個人認為好吃的但不一定合其他人的胃口. 如眾多人都認為好吃, 這就可以當作一個參考. 吃吃看, 便知道!

A.S.G99 寫:我想現在大部份的新進玩家可能不知道為何CDP不能直接連到喇叭(被動式,有的有RCA接頭)


記得我小時候第一次騎腳踏車, 不知道如何將車停下來. :eeh:
別人教過一次, 我就學乖了.

A.S.G99 寫:因為設計用意可以從數據讀的出來,這樣我們還能繼續忽略數據嗎?


把X泰豐的湯包拿去科學化分析, 就能做出好湯包?

上上Stereophile的網站可以看到一大堆的測試數據, 不論如何都是"單機"測試出來的數據, 這就等於好聲音? 數據圖表是一項參考, 我不認為他是準則. 這還要與其他器材搭配, 相輔相成. <==啊! 我用成語, 真是又懶又笨... :eeh:


舉食品作為例子實在不太恰當,如果用車子來比喻我還比較可以接受
食品有秘技,而且是經年累月下來的經驗造就"祕技",如可口可樂的配方
音響也有密技,但大多都是流行一陣子就不見了,其中當然也有理論支持,不過就是顯的薄弱
還有些常常是突然發現的,頗令人不解

數據是物理特性產生的,如果要符合大自然的規則,就必須遵守
不遵守一樣會有聲音,但是要有好聲如同沒有地基的房子,不堪一擊
如果遵守會發現搭配哪有甚麼難事,就如同選擇題,剔除不正確的總是比較容易
越了解數據就如同地基打的越穩,房子越堅固
了解搭配的這個規則不但可以說服自己,也足以說服別人
不過我不是說調音不重要,兩者最好不要偏廢
怎麼覺得,在我眼前的喇叭.....
突然一瞬間伸出雙手
引領著我走進了廣闊浩瀚的世界
A.S.G99
SR40
SR40
 
文章: 0
註冊時間: 週四 4月 15, 2004 12:18 am

文章palchiu 發表於 週一 1月 29, 2007 9:53 am

用車子當比喻也可以, 汽車工業中還是很多"感覺"無法數據化.

例如比較操控性能與舒適度, 這也是無法數據化的. 許多日本跑車在數據上並不會比歐系跑車差, 但實際測試之下勝負立辨.

光看數據是不準確的, 我再打個比方光看"馬力"這項數據好了.

早年保時捷的數據並不是非常漂亮, 其他的跑車在"數據"上就遠高於它. 但是上馬力測試機, 你就可以發現保時捷的馬力幾乎可以接近官方數據. 但其他跑車或BXX等廠牌, 那數據是非常難看.

早些年前某個場景, 小弟家裡的老白蛙也是因為數據難看被排到第三集團. 但加速之後, 偶已經追上第一集團("數據"都將近老白蛙的兩倍). "數據"會嚇死人的. :D

再拿近年來的N牌汽車來說, Z350與G35 coupe來比較. 光看數據與設計似乎Z350是操控與性能取勝. 但部分雜誌上的評比(感覺)與測試結果都贊同G35 coupe比Z350來的好. (賽道中G35 coupe比Z350快 :o 友人實際的感覺也是如此, 雖然開不到三個月就賣了. :x )

再回到音響上, 現代的音響技術非常進步. 許多中低價位的商品數據也非常好, 但相較於早年的老機(數據就不一定那麼漂亮啦~). 還是很多人還是喜歡這些老機, 也覺得比較好聽.
耳機新手 ><" Ultra Low-Fi靜電系統使用中
頭像
palchiu
SR125
SR125
 
文章: 418
註冊時間: 週日 12月 19, 2004 1:20 pm

文章A.S.G99 發表於 週一 1月 29, 2007 1:01 pm

對,外觀與舒適性如同調音的部分,只能靠感覺與需求
其餘的部份都可以有科學解釋,例如馬力比,一馬力帶動的車重...等等
在比賽中,駕駛者的技術隨著賽道難度有所增加
駕駛者如同調音,在不同的場合有不同的重要性
不過你能想像舒馬克開著不知名的F1小賽車隊的賽車而得到世界冠軍嗎?
車子就是數據規格,始終佔一定的比重

回到音響上,以前的老機因為也複製不出來(有零件禁用與停產的原因)
不能否認有些許比例的評價是炒作之言
但是針對調音走向,你怎麼可以將過去發展的那套特色硬生生的要現在人接受
對調音認同是主觀因人而異的,因此不足以作為評論器材的準則
怎麼覺得,在我眼前的喇叭.....
突然一瞬間伸出雙手
引領著我走進了廣闊浩瀚的世界
A.S.G99
SR40
SR40
 
文章: 0
註冊時間: 週四 4月 15, 2004 12:18 am

文章herroyuihk 發表於 週一 1月 29, 2007 2:29 pm

A.S.G99 寫:對,外觀與舒適性如同調音的部分,只能靠感覺與需求
其餘的部份都可以有科學解釋,例如馬力比,一馬力帶動的車重...等等
在比賽中,駕駛者的技術隨著賽道難度有所增加
駕駛者如同調音,在不同的場合有不同的重要性
不過你能想像舒馬克開著不知名的F1小賽車隊的賽車而得到世界冠軍嗎?
車子就是數據規格,始終佔一定的比重

回到音響上,以前的老機因為也複製不出來(有零件禁用與停產的原因)
不能否認有些許比例的評價是炒作之言
但是針對調音走向,你怎麼可以將過去發展的那套特色硬生生的要現在人接受
對調音認同是主觀因人而異的,因此不足以作為評論器材的準則

...我覺得調音技術和特殊的風格才是音響的靈魂
設計音響的人對聲音的正確認知和欣賞音樂的深入了解才是最重要
音響的科技是很落後
問題不在科技上.....而在於成本上..... :ho:
頭像
herroyuihk
SR40
SR40
 
文章: 3
註冊時間: 週六 4月 24, 2004 11:05 pm
來自: 新竹

文章palchiu 發表於 週一 1月 29, 2007 2:40 pm

A.S.G99 寫:對,外觀與舒適性如同調音的部分,只能靠感覺與需求
其餘的部份都可以有科學解釋,例如馬力比,一馬力帶動的車重...等等
在比賽中,駕駛者的技術隨著賽道難度有所增加
駕駛者如同調音,在不同的場合有不同的重要性
不過你能想像舒馬克開著不知名的F1小賽車隊的賽車而得到世界冠軍嗎?
車子就是數據規格,始終佔一定的比重


M. Schumach拿下個人第一次的世界冠軍, 當時他也不是在一流車隊中. 當年大家也嚇了一跳, 本來完全不被看好.
F1場上每台車輛性能不同, 也是各車隊的秘技去調整. 駕駛者的風格與技巧也同於個人祕技. 就算統一規格賽中(連引擎管理電腦都用抽籤配發), 各車隊也是使出渾身解數, 在符合規定下用各家的秘技去做最大幅度的調整.

就算有最佳的數據, 也不代表車輛就有最佳的性能. 近年F1來連載油量與進站加quote="A.S.G99"]術.

A.S.G99 寫:回到音響上,以前的老機因為也複製不出來(有零件禁用與停產的原因)
不能否認有些許比例的評價是炒作之言
但是針對調音走向,你怎麼可以將過去發展的那套特色硬生生的要現在人接受
對調音認同是主觀因人而異的,因此不足以作為評論器材的準則


我並未要其他人接受, 我只是舉"數據"為例.
F1測試的數據, 只要一發動車子一走就會有極為龐大的資料庫產生. 但是調整的方向是車手的感覺為主, 數據為輔.

評論器材如果是以數據為準則, 那各家音響雜誌只要參考各廠家的測試數據就可以直斷器材? 音響最終就是要聽, 不是看數據來論定.
耳機新手 ><" Ultra Low-Fi靜電系統使用中
頭像
palchiu
SR125
SR125
 
文章: 418
註冊時間: 週日 12月 19, 2004 1:20 pm

文章palchiu 發表於 週一 1月 29, 2007 2:46 pm

herroyuihk 寫:...我覺得調音技術和特殊的風格才是音響的靈魂
設計音響的人對聲音的正確認知和欣賞音樂的深入了解才是最重要
音響的科技是很落後
問題不在科技上.....而在於成本上..... :ho:


:ya: 我也這樣認為耶~ 數據讚就好, 那幹嘛要那些金耳朵.
耳機新手 ><" Ultra Low-Fi靜電系統使用中
頭像
palchiu
SR125
SR125
 
文章: 418
註冊時間: 週日 12月 19, 2004 1:20 pm

文章電腦劍客 發表於 週一 1月 29, 2007 4:04 pm

palchiu 寫: 許多日本跑車在數據上並不會比歐系跑車差, 但實際測試之下勝負立辨


我的看法和你不一樣ㄝ,日本跑車幾乎都有280匹的馬力限制,但歐美跑車卻沒有,但在未改裝下實際在賽道上測試,日本車的單圈成績常常
超過歐系跑車(除了一些都是直線加速的賽道例外),在日本鈴鹿賽道,
本田NSX還跑贏法拉利的F355和藍寶基尼的Diablo....啊,離題了 :oops:
頭像
電腦劍客
SR40
SR40
 
文章: 1
註冊時間: 週三 10月 06, 2004 5:49 pm
來自: 台北

文章jedin 發表於 週一 1月 29, 2007 4:11 pm

通篇看下來,看到這裡,傻眼…這篇不是在討論k1000?
拉回正題,k1000我目前用micromega minium來推,
當初買的時候請教曾老闆,
哪台amp推k1000 cp值較佳?
(其實是我預算只夠再買一台推k1000尚可的amp :D)
他說minium感覺比hd53r推來得好一些。
期待有k1000的朋友繼續分享心得,感謝。
jedin
SR40
SR40
 
文章: 4
註冊時間: 週三 4月 19, 2006 1:23 am

文章palchiu 發表於 週一 1月 29, 2007 5:30 pm

電腦劍客 寫:
palchiu 寫: 許多日本跑車在數據上並不會比歐系跑車差, 但實際測試之下勝負立辨


我的看法和你不一樣ㄝ,日本跑車幾乎都有280匹的馬力限制,但歐美跑車卻沒有,但在未改裝下實際在賽道上測試,日本車的單圈成績常常
超過歐系跑車(除了一些都是直線加速的賽道例外),在日本鈴鹿賽道,
本田NSX還跑贏法拉利的F355和藍寶基尼的Diablo....啊,離題了 :oops:


現在不是去都跑Nurburring? F355是真的慢...
耳機新手 ><" Ultra Low-Fi靜電系統使用中
頭像
palchiu
SR125
SR125
 
文章: 418
註冊時間: 週日 12月 19, 2004 1:20 pm

文章ortf741 發表於 週一 1月 29, 2007 6:18 pm

palchiu 寫:
評論器材如果是以數據為準則, 那各家音響雜誌只要參考各廠家的測試數據就可以直斷器材? 音響最終就是要聽, 不是看數據來論定.


同意
很多東西似乎還無法量化
音響一開動也是很複雜的數據會跑出來
還是要以聆聽為準
我的音響狂想http://ortf741.blogspot.com/
最新更新內容:
超搞笑古典表演 IGUDESMAN & JOO
頭像
ortf741
SR40
SR40
 
文章: 0
註冊時間: 週三 11月 08, 2006 3:40 am

文章A.S.G99 發表於 週二 1月 30, 2007 2:15 pm

該是下結論的時候了,避免太多的舉例模糊了我們的討論主題
深究辯論的意義是在提供思考的空間,並無絕對的對或錯
所以在此容我註明一下,如果不同意者請直接略過即可,不必理會

以下的這一段出自MYAV的一位網兄所言(並非引言,只取其意),對我有不小的影響:
現在網路討論的大致可分為音響常識與音響知識
"音響常識"就是說有些人問某牌某型號搭某牌某型號大致會有什麼聲音出現
看起來不錯,就這樣搭,運氣不好,搭錯了,沒關係繼續找,反正器材這麼多
運氣好,搭對了,享受了一段時間,後來覺得應該有更好的,繼續找,反正器材這麼多
這就是音響常識的流通
"音響知識"就是說有些人問某牌某型號搭某牌某型號大致會有什麼聲音出現
看起來不錯,就這樣搭了,咦!聲音不好,為什麼,不急著換機,先找原因
網路上資訊這麼多,終於讓這些人找到脈絡,原來這些電子產品還是脫離不了它的法則
按著這些脈絡,搭配有條理,就很少換機了,反而越買越多,證實自己的看法

以上就是我的結論,再下來我要明確說明我所謂的重視數據
CDP的選擇沒有搭配的問題,因為近代的設計是低阻抗設計,便於搭配,基本上就是看重量
如果轉盤講究,它的抗振能力必須加強,以應付馬達所產生的震動,這是重量無法減輕的原因
喇叭耳機的選擇,耳機比較單純,我想談喇叭,各式各樣的喇叭有不同的特性
我目前比較了解的還是常見的二音路書架喇叭,如何判斷它是否優質呢?
不光是選用優良單體,箱體的著重也很重要,懂得將箱音控制在人耳比較不敏銳的頻段
如果再加上阻抗曲線平坦,這都讓擴大機輕鬆許多
而標示的效率,高效率有高效率的優點,低效率的優點呢?可以提高訊噪比
再來是擴大機,如果是綜擴其實沒什麼問題,光看阻尼因數,晶體機會比較高(好)
但會隨阻抗曲線變化,另外要注意耳機孔是前級還是後級的
這個從數據也可以看的出來,如果峰值輸出很高的話大約就是後級輸出
如果採用前後級分離,這個就要複雜一些,因為其中有阻抗匹配的問題,負載的觀念要搞清楚

好了,廢話到此結束,很多都是抄來的,只有小部份屬於自己的發現
若有相關電系的高手發覺有誤,請不吝糾正 :)
最後由 A.S.G99 於 週四 2月 08, 2007 12:23 pm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怎麼覺得,在我眼前的喇叭.....
突然一瞬間伸出雙手
引領著我走進了廣闊浩瀚的世界
A.S.G99
SR40
SR40
 
文章: 0
註冊時間: 週四 4月 15, 2004 12:18 am

文章cwilson1 發表於 週二 1月 30, 2007 2:38 pm

ortf741 寫:
palchiu 寫:
評論器材如果是以數據為準則, 那各家音響雜誌只要參考各廠家的測試數據就可以直斷器材? 音響最終就是要聽, 不是看數據來論定.


同意
很多東西似乎還無法量化
音響一開動也是很複雜的數據會跑出來
還是要以聆聽為準


不敢全部同意.....

要知道數據分析要專家才能得到合理的推斷及結論...並不是一般人看二三個片論便可以了....那豈不是這個世界的專業人士可下崗了???.

要分析這些數據, 要有大量的Data base, 即很多耳機廠商多年的資料搜集, 市場分析..再加上音樂量化分析的數值.....可考慮為一個數值相當龐大的資料庫.....試問一般人又怎可從中分析到那些資料可取.......
處理這些資料, 很多耳機廠商會利用精密的計算, 及機械/電腦的幫助, 包括煩複的statistic, pollen grain anaylsis, line of regression calculation, deviation determination, line of best fit determination.......等等分析程序.......

金耳朵在這個制作過程是


1.幫助製定strategy(departmental) - 理解社會對耳機音色的要求及潮流趨勢, 加上公司的strategy, 人體功學的數據., geographically culture different, 法例要求....等等資料來參與選擇那組音色數據或製程...才能對應市場的要求及令公司達到最大的利益及超越競爭對手(rivals)....

2. 參與製作鑑控....耳機制作的過程中要不斷抽取樣本測試, 看看能否按原先設計的要求及達到計劃的效果 . 否則要發還重新製作或修改設計.

3. 參與完成檢討及修訂......這可分short term 及 Long term(大家可想想吧!!)

所以金耳朵一點也不易做.....因他們的成績是Market demand的反應吧!!!!


另外, 大家所引述的有關賽車的例子, 是原型製作的階段, 現在的數據是給參與這Prototype製作的人員去開闢新的設計及創造新的數據....由於先前未有有關資料, 當然要靠人的感官去探索........但相信大眾不能買到這些Prototype來作一般使用吧???????不知為何引用這例子.

至於一些產品仍舊使用人感覺來造作的...亦有可能因為訂單太少, 不能有足夠資源來把它量產吧..但這種製作會有水準不平均的問題...
cwilson1
SR60
SR60
 
文章: 90
註冊時間: 週日 10月 15, 2006 7:51 pm

文章cwilson1 發表於 週三 1月 31, 2007 8:10 am

jedin 寫:通篇看下來,看到這裡,傻眼…這篇不是在討論k1000?
拉回正題,k1000我目前用micromega minium來推,
當初買的時候請教曾老闆,
哪台amp推k1000 cp值較佳?
(其實是我預算只夠再買一台推k1000尚可的amp :D)
他說minium感覺比hd53r推來得好一些。
期待有k1000的朋友繼續分享心得,感謝。


反而想請問, 用micromega minium推出來的聽感如何, 與hd53r推又有何分別???
cwilson1
SR60
SR60
 
文章: 90
註冊時間: 週日 10月 15, 2006 7:51 pm

文章shimmer 發表於 週四 2月 08, 2007 3:30 am

最近又弄到 Naim nait 2 來推 K1000
感覺上是稍微悶一點的聲音
但是流暢度跟聲音的飽滿都是相當好的程度
他的高頻屬於保守型的,跟 K1000 搭配有不錯的效果
低頻不夠開放也不沈,不過目前用過的晶體機低頻都沒能讓我驚豔

總之搭配起來目前是我試過的晶體機裡面最耐聽的
也算是不錯的搭配
以他的特性,訊源適合給他音響性比較好的
會把聲音拉的比較活潑一點
有一句俗諺: 沒有醜女人,只有懶女人
音響圈流傳的那句: 器材通常沒問題, 有問題的是我們自己

其實某種程度上談的是相同的事情
頭像
shimmer
SR60
SR60
 
文章: 107
註冊時間: 週四 10月 09, 2003 5:49 pm

文章caither 發表於 週四 2月 08, 2007 7:54 am

cwilson1 寫:反而想請問, 用micromega minium推出來的聽感如何, 與hd53r推又有何分別???


我試過minium的後繼者A60
音色正確但音場音像還有進步的空間, 很顯然餵KK還不夠飽
雖然如此 但A60推的比SAC KH1000好聽....
KH1000相對來講感覺刻薄而不開朗. 不過當時前端與線材都是法系產品對它可能較不利就是了


Micromega跟AKG向來很合
在我心目中, 平價位而讓KK相當發揮的組合......
Micromega CD + A120

Micromega ARIA + PRE + S120 當然是更好.
線材別忘了試試Fadel Art
Leap ahead.
頭像
caither
SR40
SR40
 
文章: 0
註冊時間: 週三 4月 14, 2004 10:01 pm

文章caither 發表於 週四 2月 08, 2007 8:50 am

cwilson1 寫:接近K240M多於K240df是我引述網頁內的討論所提及的........反而KK的聲場較遠應該不感奇怪, 因這些都是離耳式/不貼耳設計的應有表現.........我反而好奇的是KK的實際聽感與那支相近................????(不過問心我反而希望它傾向K240系列......如果似K501那邊.....相信我可退毒了 :eeh: ..記得上次到耳機店想買K501...碰巧有客人也想買這支....怎知試聽後, 我們竟然一齊放棄 :mad: ...不過他好像改買了DT880.... :ale: )

好奇你們當時是用哪台耳放....K501也不是隨便推就好聲的耳機
在我的聽感裡KK是跟K501比較近
K501有推好的話大概是KK的6~7成吧


cwilson1 寫:而且KK已出現了20年, 為何沒有相類似耳機推出....難道其他廠商不認同這種設計嗎.....??????這個不是好有特色嗎?????相反IEM的耳塞設計卻反而爭相被日本/西方廠商仿傚........

KK這種設計已經快要跨過耳機的界線而往speaker的發向走
想想耳機設計廠怎麼很少會去開speaker的產品線...

首先, K1000這樣離耳式/開放程度太高所帶來的頻率分佈兩端快速滾降等等問題....都是其他耳機設計上較少面對到, 而要額外花心思耗人力物力去解決的
(想像當年K1000開發的難度, 對照他的售價我還覺得AKG是相當有良心的廠商...)

再者, 它的市場定位頗尷尬.........
開放度太高, 完全沒有一般耳機該有的隱密性, 難推, 沒有一般耳機該有的便利性......有些人會認為還不如去找sperker比較實在

IEM則是完全相反的概念...易驅動/好攜帶...最重要的是他有廣大的隨身設備市場
Leap ahead.
頭像
caither
SR40
SR40
 
文章: 0
註冊時間: 週三 4月 14, 2004 10:01 pm

文章cwilson1 發表於 週日 2月 11, 2007 12:28 pm

caither 寫:好奇你們當時是用哪台耳放....K501也不是隨便推就好聲的耳機
在我的聽感裡KK是跟K501比較近
K501有推好的話大概是KK的6~7成吧


記得當時店舖是用君子行星, 分別配清華2.6f及2.1來試聽的....但K501的低頻真是太差了, 很多音節的尾部..應有的都像消失了似的....本來我也懷疑是否那支耳機太新, 未Run開之故, 所以亦特地跑到香港總代理去試聽它那支公開的K501(外表己有點舊, 所以肯定是run開了的)也發覺雖有改善但差距也不是很大...K501的音色似乎太集中在中頻方面.....利用了降低其餘兩頻的音量或細節來達到降噪及令音場看來遠一點的效果....聽西歐的音樂相信問題不太, 因它們都好像是強調氣氛多於音質細節, 但在國樂及女聲方面....便發覺欠缺感情及分析力....我上次用 蔡琴的"最後一夜", "被遺忘的時光"及"三年", 在K501之下根本就不好聽....

另外, 我也有K240M...覺它的音色特色是充滿輕鬆感., 不會給我壓力..通常是我在工作間工作時給我調劑......因為它的分析力/細節較弱的特點在這時郤可以令我避免了情緒太投入而防礙工作.

相反在我真想聽及欣賞音樂時, 我不會用它..

....所以有240M相信足夠矣.

caither 寫:KK這種設計已經快要跨過耳機的界線而往speaker的發向走
想想耳機設計廠怎麼很少會去開speaker的產品線...

首先, K1000這樣離耳式/開放程度太高所帶來的頻率分佈兩端快速滾降等等問題....都是其他耳機設計上較少面對到, 而要額外花心思耗人力物力去解決的
(想像當年K1000開發的難度, 對照他的售價我還覺得AKG是相當有良心的廠商...)

再者, 它的市場定位頗尷尬.........
開放度太高, 完全沒有一般耳機該有的隱密性, 難推, 沒有一般耳機該有的便利性......有些人會認為還不如去找sperker比較實在

IEM則是完全相反的概念...易驅動/好攜帶...最重要的是他有廣大的隨身設備市場


KK市場定位頗尷尬, 這點十分同意..參考先前討論...發覺一般推動它的多為家中Hi-fi的擴音機, 但一般家庭擁有這些Hi-Fi系統的相信早已接上音箱........很難想像他們會長期不使用這音箱, 而改聽KK. 相信會也被家人投訴太自私吧.

像我般, 我聽音樂多在書房之中, 但在那裡相信也不容易額外添置多一套Hi-fi系統及開音箱播放, 在那情況下, 相信用其他耳機(或許說現在流行設計的)來欣賞音樂會方便很多..

但在專業市場上, 我郤見很多從業員使用K240df(香港電台)及K240M(TomXXX錄音室, 即AKG香港代理), 郤鮮見到KK

所以真的頗尷尬定位.
cwilson1
SR60
SR60
 
文章: 90
註冊時間: 週日 10月 15, 2006 7:51 pm

文章cwilson1 發表於 週日 2月 11, 2007 12:30 pm

caither 寫:
cwilson1 寫:反而想請問, 用micromega minium推出來的聽感如何, 與hd53r推又有何分別???


我試過minium的後繼者A60
音色正確但音場音像還有進步的空間, 很顯然餵KK還不夠飽
雖然如此 但A60推的比SAC KH1000好聽....
KH1000相對來講感覺刻薄而不開朗. 不過當時前端與線材都是法系產品對它可能較不利就是了


Micromega跟AKG向來很合
在我心目中, 平價位而讓KK相當發揮的組合......
Micromega CD + A120

Micromega ARIA + PRE + S120 當然是更好.
線材別忘了試試Fadel Art


謝謝你的聽感文章, 相信將來可收一支K1000時, 希望也能試一下 :ya:
cwilson1
SR60
SR60
 
文章: 90
註冊時間: 週日 10月 15, 2006 7:51 pm

文章cwilson1 發表於 週日 2月 11, 2007 12:33 pm

shimmer 寫:最近又弄到 Naim nait 2 來推 K1000
感覺上是稍微悶一點的聲音
但是流暢度跟聲音的飽滿都是相當好的程度
他的高頻屬於保守型的,跟 K1000 搭配有不錯的效果
低頻不夠開放也不沈,不過目前用過的晶體機低頻都沒能讓我驚豔

總之搭配起來目前是我試過的晶體機裡面最耐聽的
也算是不錯的搭配
以他的特性,訊源適合給他音響性比較好的
會把聲音拉的比較活潑一點


其實也有點奇怪...如果用日系Amp來推KK會有啥不同, 為何見不少人也用西歐擴音器

因我也在使用 日系Amp :(
cwilson1
SR60
SR60
 
文章: 90
註冊時間: 週日 10月 15, 2006 7:51 pm

文章windwater 發表於 週日 2月 11, 2007 1:54 pm

cwilson1 寫:另外, 我也有K240M...覺它的音色特色是充滿輕鬆感., 不會給我壓力..通常是我在工作間工作時給我調劑......因為它的分析力/細節較弱的特點在這時郤可以令我避免了情緒太投入而防礙工作.

相反在我真想聽及欣賞音樂時, 我不會用它..

....所以有240M相信足夠矣.

K240M的解析力,並不是較弱,
K240M呈現細節的方式,
是以較為緩慢的速度,以"浮現"的方式呈現,
聽感上較輕鬆,
而不是解析力較差......
頭像
windwater
SR40
SR40
 
文章: 0
註冊時間: 週二 9月 21, 2004 7:55 pm

文章shimmer 發表於 週四 2月 22, 2007 11:39 pm

cwilson1 寫:
其實也有點奇怪...如果用日系Amp來推KK會有啥不同, 為何見不少人也用西歐擴音器

因我也在使用 日系Amp :(


還真巧,最近我才弄到了一台 Luxman SQ38FD
本來我是不碰推挽機的,但是實在看到好幾人說
聽過這台 SQ38 就可以略過 Jadis DA30 了
況且拿三極管推挽對我來說吸引力也頗大
Luxman 也是我蠻欣賞的廠牌,所以就去弄了一台

剛開聲超難聽的,音場縮在一起
音質乾澀,低頻又悶又糊,完全聽不下去
後來換了歐洲牌的驅動管跟訊號管,電源的水火搞對
聲音才正常起來

這機器的聲音溫柔婉約,有綿綿不絕的柔勁的感覺
聲音透明如水晶,高頻去的很盡,跟 K1000 搭起來也很好
K1000 生硬的缺點幾乎完全消失,變得相當溫柔
管機慣有的空間感跟 K1000 搭起來也是相得益彰
不過管子一共12根,要真換起管子也蠻傷本的就是了
有一句俗諺: 沒有醜女人,只有懶女人
音響圈流傳的那句: 器材通常沒問題, 有問題的是我們自己

其實某種程度上談的是相同的事情
頭像
shimmer
SR60
SR60
 
文章: 107
註冊時間: 週四 10月 09, 2003 5:49 pm

文章allenmu318 發表於 週五 2月 23, 2007 9:20 pm

看了各位的大作,我想請問一下,一般的耳機結像會在頭頂,但是K1000因為是全開放的,結像的位置會在哪?
另外,每個人對於不同的headphone,都會聽到不同的響應(我幸參與一個活動,使用全套Bruel & Kjar 的儀器與人頭,包含可以測試人爾頻率響應的一套儀器),受測的headphone有大約5個牌子,我們發現只有很少數的牌子可以在不同的5個受測者與標準人頭有可以對應的頻率響應(走勢類似,但是音量不同).

小弟我是認為音響好玩之處,在於每個人耳朵不同,器材搭配性也又不同,自己爽比較重要 :D
HD-600 & 240DF+VAW 8PR+Revox B226L+Ortofon Silver REF,Naim 小精靈, Sound Faber EAI~~Born to be wild~~
allenmu318
SR80
SR80
 
文章: 200
註冊時間: 週日 10月 21, 2001 2:54 am
來自: 聲音工廠

上一頁下一頁

回到 新耳機系統討論版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Bing [Bot] 和 161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