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古典音樂唱片(轉貼)

音樂、古典音樂、電影等,各種形式的音樂軟體討論。

版主: devilhades

拯救古典音樂唱片(轉貼)

文章Patrick 發表於 週一 9月 02, 2002 9:32 am

標  題:拯救古典音樂唱片-1(轉貼)
發 表 人:blue97(blue97.tw)
發表時間:2002/02/23 22:10:02

全球古典唱片的銷量統計顯示:1999年的頭9個月
Patrick
討論區版主
討論區版主
 
文章: 2259
註冊時間: 週三 12月 06, 2000 5:01 am

文章Patrick 發表於 週一 9月 02, 2002 9:33 am

標  題:拯救古典音樂唱片-2(轉貼)
發 表 人:blue97(blue97.tw)
發表時間:2002/02/23 22:11:23

供應過度
很快,唱片公司就和大牌樂隊和藝術家簽訂了大量的合同。零售商的垃圾箱
Patrick
討論區版主
討論區版主
 
文章: 2259
註冊時間: 週三 12月 06, 2000 5:01 am

文章Patrick 發表於 週一 9月 02, 2002 9:34 am

標  題:拯救古典音樂唱片-3(轉貼)
發 表 人:blue97(blue97.tw)
發表時間:2002/02/23 22:12:45

另一個威脅
一個古典音樂藝人的唱片是否能在一夜之間賣出上萬張是由公司的會計判定,就像Britney Spears。但他們並不能保證那些藝人能令股東滿意,並在錄音計畫中有他們的一席之地。一次大型的錄音往往需要賣出50000張才能夠做到收支平衡,但有些古典唱片出版了好幾年也只有200多張的銷量。錄音工業的其他領域也上演著合併。芝加哥交響樂團25年來為6個公司錄音(Decca, DG, EMI, RCA, Philips和Koch),可歎的是,他們現在發現自己竟然成了錄音工業的棄兒。
但像活躍的指揮家加德納和備受好評的女中音Susan Graham那樣成了名的藝術家,他們失去合同後會怎樣呢?如果大的唱片公司不再以他們的品牌出唱片的話,那些極具天賦但又不為世人所知的音樂家們不可能依靠錄音進軍國際樂壇。
急需全球影響力
華納旗下子公司Atlantic在紐約的聯合品牌副總裁Arthur Moorhead,因為Graham缺乏在歐洲的藝術威望而取消她在Erato的合同一事非常不滿。
他說:“美國市場占了Graham唱片銷量的最大份額, 我並不認為在歐洲她也能像在美國那樣受歡迎。而現在大的唱片公司正逐步準備發展全球性的藝術家,所以他們要把她排除在外。”
像這樣的共同決策是混亂的,會給消費者造成一種沒有指導原則的感覺。
以前,Decca公司還能用帕瓦洛蒂的唱片利潤來彌補那些相對來說比較深奧、銷量不好的唱片,比如“Entartete Musik”系列。現在,補償難以到位,想做到收支平衡也不那麼容易。
DG是Universal旗下唯一只涉足古典樂領域的品牌。他靠的是一批頂尖的藝術家,像鋼琴家波利尼,愛默生四重奏團和芝加哥交響樂團的首席客座指揮布列茲。Philips公司不再和以前合作過的藝術家續約,他們將公司的聲望寄託在波切利身上。Sony公司也發行了芬蘭當代作曲家Kaija Saariaho和Esa-Pekka Salonen的作品。
Atlantic和Gyorgy Ligeti簽訂了合約,這個有價值的項目本來是由Sony公司負責的。他們最近還與三藩市歌劇院合作,首發了Jake Heggie的歌劇"Dead Man Walking"。去年的公司內部調整後,RCA Red Seal也大幅削減了他們的古典樂曲目。2月,他們發行了一張由Michael Tilson Thomas指揮三藩市交響樂團演奏的Charles Ives的管弦樂聲樂作品。
當然,大量的垃圾充斥了商店的貨架。在這之前,那上面放的是重要的老錄音。如果你想找Charles Mackerras為Decca錄音的雅納切克的所有歌劇,那是找不到,因為沒有該系列的唱片供應。甚至你想要一份確切的唱片目錄也辦不到。
這一切難道就意味著古典音樂錄音已經走向黃昏了嗎?7月的英國每日電訊報上刊登了一篇名為“古典唱片的哀歌”的文章,作者是極具煽動性的Norman Lebrecht。現在這種論調已經廣為流傳。難道真會像他所說的那樣嗎?
別相信這些無稽之談。流行和搖滾的CD銷售也不景氣,但沒有人說“危機”之類的話。事實上,古典音樂仍充滿活力。有價值的唱片不斷湧現,人們也仍然願意購買,只是沒有10年前買的那麼多了。
Patrick
討論區版主
討論區版主
 
文章: 2259
註冊時間: 週三 12月 06, 2000 5:01 am

文章Patrick 發表於 週一 9月 02, 2002 9:34 am

標  題:拯救古典音樂唱片-4(轉貼)
發 表 人:blue97(blue97.tw)
發表時間:2002/02/23 22:14:35

獨立廠牌
拯救古典錄音一直是小型的、獨立唱片品牌的義務。這些小公司是年輕藝術家的最大孵化器。他們還保留著大量不常見的曲目。有魄力的獨立品牌如Harmonia Mundi, ECM, BIS, Naxos, Astree, CPO, Hyperion, Chandos, Musica Omnia, Albany, GM和Cedille等都不斷地推出許多藝術性極強的唱片。
零售商這一方還處於調整時期。像Virgin Megastore在密歇根大街上的商店這樣的批發商已經減少了古典唱片的貨櫃。其他商店實際上也是這個情況。而位於西Fullerton大街1157號的Crow's Nest的古典唱片進貨員Ivan Moreno進了超過20000張的古典唱片。他說他們店
Patrick
討論區版主
討論區版主
 
文章: 2259
註冊時間: 週三 12月 06, 2000 5:01 am

文章Patrick 發表於 週一 9月 02, 2002 9:37 am

標  題:Re:拯救古典音樂唱片-4(轉貼)
發 表 人:斯人獨憔悴(cloning_tw)
發表時間:2002/02/24 00:22:15

>※ 引述<blue97(blue97.tw)>之銘言:
夫妻二重奏大提琴家David Finckel和鋼琴家Wu Han就是最好的例子。他們以自己的品牌ArtistLed製作發行他們自己的錄音,並只通過自己的網站artistled.com銷售。
>
在去年的11月在DOUGLIN那裡.小弟曾做過介紹.
野人獻曝一下.

標  題:因網路而起的直接行銷
發 表 人:斯人獨憔悴(cloning_tw)
發表時間:2001/11/17 15:24:19
網路雖然帶給了許多小廠.小唱片行商機的消逝
不過在某方面來說.也給了一些更新的機會.
號稱史上第一間由演出者直接在網上銷售的唱片公司
Artistled在1997年成立.所有的銷售都經由網路訂購.
而它們的公司是由愛默生四重奏中的大提琴手David Finckel
和台籍鋼琴家吳菡(曾在第一次介壽館音樂會上演出)夫婦
為負責人.
97年至今.有6套專輯問世.在雜誌的樂評上也得到很好的評價
在他們兩人的二重奏方面有Grieg.Chopin.EdwinFinckel.Strauss.Franck.Rachmaninov, Shostakovich.Prokofiev和全本的貝多芬cello sonatas
而在錄製的過程也有著發燒的要求(這部分在他們網站有詳細的介紹).

在這一期9/10月的FANFARE有對他們做一次專訪.
對大唱片公司的製作與跋扈有著辛辣的批評.
還好愛默生是四重奏.比較不可能被DG冷凍
如果是獨奏家的話...可能....

他們的網站製作十分詳細.雖然這是直接面對顧客不得不然的結果
售價每張15美金算是合理.不知有沒有人聽過他們的產品呢?
網址:http://www.artistled.com/html/home.htm
Patrick
討論區版主
討論區版主
 
文章: 2259
註冊時間: 週三 12月 06, 2000 5:01 am

文章Patrick 發表於 週一 2月 03, 2003 6:03 am

標  題:文化界:唱片業窘境 咎由自取(轉貼自中時電子報)
發 表 人:blue97(blue97.tw)
發表時間:2002/04/05 11:25:44

潘罡/特稿

 全球唱片業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機,唱片公司大都把責任歸咎於盜版、燒錄和網路下載,然而文化界人士卻有不一樣的看法,把矛頭指向主流公司本身的經營弊病,癥結在於唱片公司過度商業化,一味擴張市場和經營規模,越來越悖離音樂之為文化的基礎理念。不少學者也認為,五大唱片的經營型態已經不符時代潮流,未來音樂文化的前途是寄託在一些懷抱理想的獨立品牌身上。

 芝加哥論壇報評論家馮˙瑞恩以古典唱片為例指出,全球唱片業遭逢危機,很多情況是業者咎由自取。從一九八五年之後,CD蔚為主流,五年之間,全球唱片市場成長了一倍,而且CD製造成本相對低廉,主流公司眼見有厚利可圖,競相投入,濫簽藝人和團體,併吞廠牌,過度擴張公司規模,也種下了如今衰落的導火線。

 這段時間瘋狂的舉動,包括了軍火製造商布蘭森為維京唱片增添古典部門,德國書商博德曼以高於市場的行情,買下了美國唱片RCA,後來玩夠了,轉賣給EMI。時代華納更誇張,一口氣買了德國TELDEC、法國ERATO、紐約ELECTRA、芬蘭FINLANDIA等品牌。英國樂評人萊布瑞希特指出,和以往不同的是,這些業者是純生意人,不像以前的唱片老闆大都是資深音樂工作者,因此用一般商業方式來操作音樂。他們擴張公司規模,轉手賣出獲得暴利。面容嚴峻的財經專家擔任高階主管,只看財務報表短時間的變化,砸大筆錢做華而不實的宣傳,無視於音樂文化的本質。

 結果商業利害凌駕於一切。只要銷售數量未達一定標準,藝人馬上被宣判死刑。舉例來說,一九九五年,全球暢銷專輯「葛利果聖歌」的主角西班牙聖多明哥修道院僧侶們就公開指責EMI只著眼於賺錢,根本不尊重音樂文化。新力唱片以天文數字簽下麥可˙傑克森,EMI唱片付出巨額賠償與瑪麗亞˙凱莉解約,都是短視近利的慘痛教訓。此外,唱片公司砸下大筆金錢做宣傳,唱片售價居高不下,也讓許多樂迷不滿。而公司規模過度擴張,猶如恐龍,一旦遇到外界環境的變化,諸如網際網路的興起和新軟體規格的誕生,就無法及時因應。五大唱片如今面臨危機,其實也要痛自檢討反省。

 馮˙瑞恩表示,五大唱片其實應該以瑞典BIS、非主流品牌ECM等獨立廠商為典範。他們不濫簽藝人,也不隨便製作專輯並靠宣傳來包裝,每張唱片都經過深思熟慮,找到市場定位,內容扎實,樂迷樂於掏錢購買。人們心中自有一把檢驗價值的尺度,循此唱片業應能再創春天。
Patrick
討論區版主
討論區版主
 
文章: 2259
註冊時間: 週三 12月 06, 2000 5:01 am

文章Patrick 發表於 週一 2月 03, 2003 6:04 am

標  題:Re:文化界:唱片業窘境 咎由自取(轉貼自中時電子報)
發 表 人:chin(eroicax2001)
發表時間:2002/04/05 11:58:42

1.當大廠的唱片買到某個數量,大概就不會有胃口在去找這些東西買,一來封面設計千篇一律,又不美觀,另一來音質多半較貴的小廠片子都比較好.

2.大廠的出片我覺得九成都是很popular的曲目,對於擁有這些曲目到一定數量的人不會有太大的吸引力(除非在研究演奏者版本上作文章才會再購入這些)
Patrick
討論區版主
討論區版主
 
文章: 2259
註冊時間: 週三 12月 06, 2000 5:01 am

文章Patrick 發表於 週一 2月 03, 2003 6:06 am

標  題:反盜版的本質----轉貼自中時晚報社論
發 表 人:blue97(blue97.tw)
發表時間:2002/04/05 23:14:36

寫得還不錯:

---------------------------------------------------------------

反盜版的本質

無數藝人、歌星上街頭,高喊反盜版。連行政院長都出面,宣誓反盜版的決心。但效用有多少呢?老實說,不宜高估。

原因很簡單,這是複雜的戰爭。尊重智慧財產權,這是國際上必須共同遵守的規範。但提倡最力的國家是美國,柯林頓任內,通過GATT、WTO等國際組織,甚至不惜動用特別301條款,所積極推動的保護智慧財產權,目的是讓美國科技、軟體、影音娛樂業者找到最大財源。隨便一算,好萊塢每年出口的影音產品金額有六百億美元,比電腦多(甚至比台積電要投資的十二吋晶圓的七千億台幣還多出三倍),成為美出口最大宗。而這些利益主要來自歐亞國家的版權及影音出版品收入。這才是美國經濟復甦的關鍵。


我們絕對不贊成盜版對創作者的版權侵犯,更反對盜版所造成的音樂創作的沒落。但如果仔細觀察「四O四反盜版大遊行」的參與者,我們仍不難發現一個現實無比的結構性問題。那就是:台灣電影根本沒有人參加,因為台灣電影已經被好萊塢的大資本、大製作所打垮了。而好萊塢所需要的反盜版,主要著眼於利益,而非文化與創作。

至於台灣參加者最多的主要也是流行音樂,而非交工樂團或文化性濃厚的地方音樂。原因是:流行音樂是以大量的金錢與廣告所堆積起來的。如果無法抵制盜版,利益難以回收。流行音樂之所以是盜版最大宗,原因在它是一時的消費性,而非長久保存。且其流通多在夜市、地攤、郵購。在這種不景氣的時代,政府敢取締嗎?熱鬧的遊行過後,冷靜分析,才有助於遏止盜版。
Patrick
討論區版主
討論區版主
 
文章: 2259
註冊時間: 週三 12月 06, 2000 5:01 am

文章Patrick 發表於 週一 2月 03, 2003 8:46 am

標  題:貴 or 便宜 Re: 各國唱片價格
發 表 人:不合時宜(carlosliu.tw)
發表時間:2002/04/12 00:26:55

來源: 鐵漢柔情柯賜海 >Pomelo.bbs@bbs.ccns.ncku.edu.tw
時間: 2002年 4月 7日 周日 15時15分38秒 CST
標題: 各國唱片價格
論壇: tw.bbs.rec.tv

國家名 CD折合台幣價格 97年國民所得(美金)(世界銀
行公佈)
中國大陸 80-100元 860
泰國、印尼、馬來西亞等地 400-450元 4530
台灣 300-350元 13198
日本 700-800元 38160
美國 400-500元 28020
新加坡 400-450元 30550

如果以 "CD價/國民所得" 來看...
則 中國泰國等台灣日本美國新加坡
但在泰國印尼等地...撥放方式仍以 TAPE 為主流...CD-PLAYER很少人買的起...
中國CD-PLAYER流不流行我就不知道了...沒去過...^^...
換言之...其實台灣CD一點都不便宜...
請唱片公司不要枉顧國民所得...
這還是把國內唱片水準都看成跟美日等級一樣的比較...
已經很看的起國內音樂了..

ps:會比較價格不是要拿來當買盜版的藉口...因為我不買盜版...
我只是想說明國內CD真的是很貴...

--
●▂▄▁▄▄▄夢之大地 逼逼
ㄟ四 █◣ ▁ ▁▁ ▁▁ ▁▁▁ █ ▁▁ ▁ ▁█
▁▂▁▁▁▁ ▁ ▁▁▁▁▁▁▁▁
▋█ █◢ ▊█ ▊█ ▊▊█ █ ▊█ ◣█ ▊█
bbs.ccns.ncku.edu.tw ▆▄▃ █◤ █
Patrick
討論區版主
討論區版主
 
文章: 2259
註冊時間: 週三 12月 06, 2000 5:01 am

文章Patrick 發表於 週一 2月 03, 2003 8:57 am

標  題:Re:貴 or 便宜 Re: 各國唱片價格
發 表 人:留下最後一支舞(chen_cheng_yi)
發表時間:2002/04/12 16:13:58

國內的CD乍看之下是比國外便宜很多
但是如果說進口的種類和有沒有哄抬原本的售價 那就...
Patrick
討論區版主
討論區版主
 
文章: 2259
註冊時間: 週三 12月 06, 2000 5:01 am

文章Patrick 發表於 週一 2月 03, 2003 8:58 am

標  題:Re:貴 or 便宜 Re: 各國唱片價格
發 表 人:blue97(blue97.tw)
發表時間:2002/04/12 16:56:03

我覺得上述用國民所得檢驗一國CD價格的方式,比較適用於自製流行音樂的成本反映上,像我們這種聽古典音樂的族群,國內又少有自製CD,大部分不都是購買國外的進口貨?真正比較價格,台灣部分廠牌的售價已經算是很便宜了。尤其大廠的進口CD,大都因匯率而呈現價格上的波動。
Patrick
討論區版主
討論區版主
 
文章: 2259
註冊時間: 週三 12月 06, 2000 5:01 am

盜版絕對是錯的,但....您還要繼續正版嗎?(轉貼)

文章Patrick 發表於 週一 2月 24, 2003 8:36 am

標  題:盜版絕對是錯的,但....您還要繼續正版嗎?(轉貼)
發 表 人:blue97(blue97.tw)
發表時間:2002/04/15 11:55:29


這個觀點提供另一種思考:


以下節錄自UDNNEWS公共論壇....

☉吳積霖 四○四反盜版遊行雖已結束,然而後續效應持續在媒體上發燒。筆者本身因
為從事知識財產密集的電子資訊業,絕對是智財權的擁護者,也堅決反對盜版,更從
未買過一張盜版唱片。但是筆者希望以更客觀的角度,來探討此次遊行背後幾個較不
為人所注意的幾個觀點。

  首先是唱片業者並非暴利謀取者的角色來觀照。此次遊行的唱片業者不斷聲稱,
唱片售價無法再降的原因,是因為製作成本原就居高不下,唱片業者以歌手的培訓、
詞曲創作、宣傳、通路等每一個關節都是需要花下大錢才得以完成,因此唱片售價絕
對合理。

  關於此點,我們以數字來證明真偽:目前一張唱片的製作成本包括培訓歌手、詞
曲創作、宣傳、通路等,大約在數千萬元之譜,依據歌手地位與知名度有所差距,天
后級大約七、八千萬元,較小牌的藝人大約兩千萬元左右,因此概略平均來說,一張
唱片的製作加宣傳成本,可以概估為新台幣五千萬元。

  一九九三年當時盜版尚未如此猖獗,當年度台灣地區唱片銷售冠軍為張學友的
「吻別「專輯,總共賣出一百多萬張(未加計地下盜版銷售量),以當時CD售價每片
三○○元計算,此張唱片營收共三億新台幣,扣除成本五千萬,一共賺得六倍的價差,
毛利率五○○%,此還是以現今的製作成本去估算的,若以當時較低的物價水準估算,
唱片業者賺得更多。

  即使是盜版猖獗至無以復加的西元二○○○年,當年度銷售冠軍為歌手周蕙的「周蕙
精選」總共賣出三十萬張(未加計地下盜版銷售量),營收約一億新台幣,扣除成本
五千萬,一共賺得兩倍的價差,毛利率一○○%,且當年度周蕙還是一個新人,唱片公
司是否真的有砸下五千萬元為她製作唱片,還是一大疑問。反觀有國內經濟命脈之稱
的半導體龍頭台積電、聯電,近幾年度的營業毛利率平均而言為三○%-四○% ,而
這樣的毛利率在科技產業中,已算是「暴利生意」了。反觀廣達、宏
Patrick
討論區版主
討論區版主
 
文章: 2259
註冊時間: 週三 12月 06, 2000 5:01 am

文章Patrick 發表於 週一 2月 24, 2003 8:38 am

標  題:Re:盜版絕對是錯的,但....您還要繼續正版嗎?(轉貼)
發 表 人:sebastia(sebastiachen)
發表時間:2002/04/15 12:58:40

應該實施共產主義
音樂視為公共財, 就能遏止賺取暴利的現象:P
Patrick
討論區版主
討論區版主
 
文章: 2259
註冊時間: 週三 12月 06, 2000 5:01 am


回到 新音樂、影音討論版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9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