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不會用專業詞彙來形容聲音...苦惱...

所有形式耳機與耳機驅動器相關討論,耳機系統專區.

版主: aeolusyung, zhang230631, suzumiyaminami

小弟不會用專業詞彙來形容聲音...苦惱...

文章goodjason99 發表於 週日 2月 24, 2008 9:42 pm

話說今天下午無聊就去品嘉想說有沒有短Line線
到現場就先聽最近想買的耳機
AKG k271 想買...(不用耳擴也很好聽...覺得啦~)
SR80也想敗...不過目前還是以封閉式為主
接下來是未來想買的AKG k701(聲音的等級差很多...很高級的東西Orz)

不會用詞彙的我...
因為我竟然會覺得SR80"音域"比較廣大於k271...
老闆是則說比較活潑吧...音域應該是差不多的~~
後來聽聽k701...不用說...被毒到... :mad:

仔細想想詞彙真的很難使用哩...

解析度:和聲音很"糊"是反意義是吧~?
音域:很廣?...應該是這樣的形容吧?
活潑:是不是像速度快慢這樣?但是一直不覺得聲音有快慢之分...
其他:...不知道哩...因為這類詞彙能比較懂得...還是解析度和音域吧...

至少...懂得享受音樂... :mad:
我的AA發文數里程碑...我的RS1等級歸零了...真是WTF...
頭像
goodjason99
SR40
SR40
 
文章: 8
註冊時間: 週六 1月 26, 2008 2:31 am
來自: 喵喵嘎嘎的世界

Re: 小弟不會用專業詞彙來形容聲音...苦惱...

文章nawussica 發表於 週日 2月 24, 2008 10:28 pm

goodjason99 寫:話說今天下午無聊就去品嘉想說有沒有短Line線
到現場就先聽最近想買的耳機
AKG k271 想買...(不用耳擴也很好聽...覺得啦~)
SR80也想敗...不過目前還是以封閉式為主
接下來是未來想買的AKG k701(聲音的等級差很多...很高級的東西Orz)

不會用詞彙的我...
因為我竟然會覺得SR80"音域"比較廣大於k271...
老闆是則說比較活潑吧...音域應該是差不多的~~
後來聽聽k701...不用說...被毒到... :mad:

仔細想想詞彙真的很難使用哩...

解析度:和聲音很"糊"是反意義是吧~?
音域:很廣?...應該是這樣的形容吧?
活潑:是不是像速度快慢這樣?但是一直不覺得聲音有快慢之分...
其他:...不知道哩...因為這類詞彙能比較懂得...還是解析度和音域吧...

至少...懂得享受音樂... :mad:

哈哈 我也是那種不會形容的
反正買新東西 聲音比之前好 自己喜歡就好啦 :ya:
風之谷的娜烏西卡
有沒有M3修不好的八卦
頭像
nawussica
SR40
SR40
 
文章: 42
註冊時間: 週三 11月 14, 2007 1:01 am
來自: 風之谷

文章goodjason99 發表於 週日 2月 24, 2008 10:46 pm

哈哈 我也是那種不會形容的
反正買新東西 聲音比之前好 自己喜歡就好啦


阿哈...聽到這個也就放心一些~
不過為了自己有得到知識收穫...還是需要學習一些滴呢... :twisted:
我的AA發文數里程碑...我的RS1等級歸零了...真是WTF...
頭像
goodjason99
SR40
SR40
 
文章: 8
註冊時間: 週六 1月 26, 2008 2:31 am
來自: 喵喵嘎嘎的世界

文章kgwkevin3 發表於 週日 2月 24, 2008 10:50 pm

其實小弟總覺的那是一種感覺,
很難形容的感覺,
有把法將聽覺具現化的人小弟是蠻配服的,

在 PTT 的耳機版有一篇文章:

"R: [問題] 木耳會因器材而升級嗎?"
http://www.ptt.cc/man/Headphone/D2EB/M. ... A.5DF.html

我覺的寫的很不錯有興趣的人可以瀏覽一下,
在此只轉載了最後一句話。

"器材是所有我認為玩音響的美學進程中的最後一道,而非是唯一一道。"
kgwkevin3
SR40
SR40
 
文章: 0
註冊時間: 週五 1月 19, 2007 9:37 pm

文章全是狼 發表於 週日 2月 24, 2008 10:51 pm

想買SR80結果去聽701...
小心會睡不好阿 :ho:
finding a way...
頭像
全是狼
SR40
SR40
 
文章: 0
註冊時間: 週日 1月 01, 2006 12:35 pm
來自: NCYU-BME

文章goodjason99 發表於 週日 2月 24, 2008 11:48 pm

kgwkevin3 寫:其實小弟總覺的那是一種感覺,
很難形容的感覺,
有把法將聽覺具現化的人小弟是蠻配服的,

在 PTT 的耳機版有一篇文章:

"R: [問題] 木耳會因器材而升級嗎?"
http://www.ptt.cc/man/Headphone/D2EB/M. ... A.5DF.html

我覺的寫的很不錯有興趣的人可以瀏覽一下,
在此只轉載了最後一句話。

"器材是所有我認為玩音響的美學進程中的最後一道,而非是唯一一道。"


嗯嗯~這個我在別的文章看過你貼了~
當然寫的很不錯哩~
這句話算是一種精神吧~ :o
我的AA發文數里程碑...我的RS1等級歸零了...真是WTF...
頭像
goodjason99
SR40
SR40
 
文章: 8
註冊時間: 週六 1月 26, 2008 2:31 am
來自: 喵喵嘎嘎的世界

文章goodjason99 發表於 週日 2月 24, 2008 11:50 pm

全是狼 寫:想買SR80結果去聽701...
小心會睡不好阿 :ho:


阿哈~其實想買的是k271...
想聽701是因為理查貼的文章
所以...也試聽看看啦~
結果帶的很舒服~只是夏天流汗很容易吸附而已...要清潔麻煩 :mad:
聲音當然有一定的實力不用講~好聽~ :D
我的AA發文數里程碑...我的RS1等級歸零了...真是WTF...
頭像
goodjason99
SR40
SR40
 
文章: 8
註冊時間: 週六 1月 26, 2008 2:31 am
來自: 喵喵嘎嘎的世界

Re: 小弟不會用專業詞彙來形容聲音...苦惱...

文章dei 發表於 週日 2月 24, 2008 11:57 pm

goodjason99 寫:話說今天下午無聊就去品嘉想說有沒有短Line線
到現場就先聽最近想買的耳機
AKG k271 想買...(不用耳擴也很好聽...覺得啦~)
SR80也想敗...不過目前還是以封閉式為主
接下來是未來想買的AKG k701(聲音的等級差很多...很高級的東西Orz)

不會用詞彙的我...
因為我竟然會覺得SR80"音域"比較廣大於k271...
老闆是則說比較活潑吧...音域應該是差不多的~~
後來聽聽k701...不用說...被毒到... :mad:

仔細想想詞彙真的很難使用哩...

解析度:和聲音很"糊"是反意義是吧~?
音域:很廣?...應該是這樣的形容吧?
活潑:是不是像速度快慢這樣?但是一直不覺得聲音有快慢之分...
其他:...不知道哩...因為這類詞彙能比較懂得...還是解析度和音域吧...

至少...懂得享受音樂... :mad:

雖然我也不大會解釋這些詞彙
但試一下好了
以下是我的見解

解析度 :指的就是能聽到多少聲音囉!!太高會連失真或是雜訊一起出來 這時就要換訊源了

音域 :感覺起來好像是說高低頻的延伸性!!??不過又好像是音場??

活潑 :這就很模糊了 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解釋 如果以我的SR125來說 大概就是低音雖然不多 但聽起來還滿紮實的 加上"動態的反應"不錯 所以聽搖滾很HIGH 這就是活潑吧???

其他:
音場 : 聲音呈現出來的立體感吧 實際一點的說法就是 音場小的話 歌手像在你耳朵旁唱歌 音場大的話 像是坐在演唱會第一到第二排的位置
聲音的定位 : 指的就是樂器的"位置"的準確度 定位好能讓你更加感覺到聲音的立體感(空間上)

我想到的就這麼多了

太高級的耳機還是先不聽比較好
免得小朋友"大"出走 得天天啃土司

因為要敗的東西 鐵定一大堆
如:訊源 耳擴 搞不好連線材也得換 :ale:
dei
SR40
SR40
 
文章: 0
註冊時間: 週三 2月 07, 2007 7:11 pm

文章kwang0318 發表於 週一 2月 25, 2008 12:10 am

在下好像有遇到樓主您...
樓主是用K701剛好聽到在下的印地安民族樂吧...

K701對管絃類樂器的詮釋的確很有特色...
乍聽之下很清淡...但聽久很有韻味...很耐聽...
kwang0318
SR40
SR40
 
文章: 16
註冊時間: 週一 10月 01, 2007 1:25 pm

文章goodjason99 發表於 週一 2月 25, 2008 5:49 pm

kwang0318 寫:在下好像有遇到樓主您...
樓主是用K701剛好聽到在下的印地安民族樂吧...

K701對管絃類樂器的詮釋的確很有特色...
乍聽之下很清淡...但聽久很有韻味...很耐聽...


嗯嗯~那時候我的確在使用k701時聽印地安名族樂~
戴起來不僅有特有的舒適感~
聲音更是有特色~

解析度:不是可以分得出樂器的層次就叫解析度嗎?...像比較低階耳機通常聲音幾乎都糊在一起...那這樣可以叫解析度低嗎@@??

活潑:動態感應ㄚ~這個大約可以了解吧~~

音場:這個想到今天大學開學給人家試聽i7+狗骨頭~大家都說很有臨場感...都說想買狗骨頭接手機之類的談論... :mad:

開放式和封閉式耳罩比起來~都有獨特風味~ :mad:
我的AA發文數里程碑...我的RS1等級歸零了...真是WTF...
頭像
goodjason99
SR40
SR40
 
文章: 8
註冊時間: 週六 1月 26, 2008 2:31 am
來自: 喵喵嘎嘎的世界

文章ETK 發表於 週一 2月 25, 2008 7:49 pm

kgwkevin3 寫:其實小弟總覺的那是一種感覺,
很難形容的感覺,
有把法將聽覺具現化的人小弟是蠻配服的,

在 PTT 的耳機版有一篇文章:

"R: [問題] 木耳會因器材而升級嗎?"
http://www.ptt.cc/man/Headphone/D2EB/M. ... A.5DF.html

我覺的寫的很不錯有興趣的人可以瀏覽一下,
在此只轉載了最後一句話。

"器材是所有我認為玩音響的美學進程中的最後一道,而非是唯一一道。"


上邊 link 的文章有一段

多數人都以為發燒唱片就是原音重現
但是,也在玩錄音的我聽到的明明就是該母帶錄音美學刻意加了Studio Reverb
,或刻意加了Compressor,或刻意作了哪些EQ、Mastering時刻意做了哪些動作

這些動作,實際上就是「失真」(No.1),跟原本樂器、人聲都是有差距的
除了AD/DA取樣的差異外,壓唱片的過程,又是另外個「失真」(No.2)
:別懷疑同一母帶壓片,第1張壓與第1000張壓聲音不一樣
音響發燒友搭配不同器材所產生的系統差異性,又是詮釋學上的另一種「失真」(No.3)
每個人對於音色喜好的不同,所造成的評鑑標準不一,又是一失真(No.4)

那麼多種失真的可能,其實玩音響玩到最後,
我的心得就是:一切都是假的,不可能原音重現,但看你怎麼玩去「弄假成真」


寫的真的是深入我心啊 ~~
不知道用 media player 11 的人多不多, 裡面有一個增強功能 "WoW" , 用了之後, 就會有很多回聲, 像是在一個小教堂裡唱歌般. 唱卡啦 OK 也有個 echo 功能, 雖然用的技術可能很不一樣, 但是效果很接近.

我ㄧ直不斷的懷疑, 很多層次感, 空間感, 不錯的耳機, 是不是就是會有這類 "WoW" 的效果... 尤其是 u 大 701 開箱文中引述 Head-Fi 的那段話 :
K501感覺是在一個很廣闊的山洞裡,聲音無盡的延伸,
但又會因為山洞的關係有某種程度的空靈感。
聲音發出來的原點不詳,似遠似近...
所以才也有人說他們不喜歡K501的空間感,
不知道聲音從那邊出來,而且很像是刻意的延伸,太假了。

更加強我這種感覺.

所以感覺上, DSP 也許是加強空間感, 層次感, 甚至松香味... etc. 的利器.
嫌空間感不足, 打開 WoW , 或者 foobar 上也有很多 類似的 DSP , 像是 http://www.yohng.com/headphones.html
嫌低頻不夠, 加個 DSP 的等化器 (EQ) , 把低頻往上拉比尋找強而有力的擴大機, 有時候可以異曲同工 ~~

不過, 如果失真過大, 而且是難聽的失真, 亂七八糟沒有規則的失真, 像是 random jitter , randon noise ... 大概用 DSP 是沒有辦法調整回來的. 所以器材也必須有一定程度的要求 ~

DSP 還有個壞處, 就是選擇太多, 而且像是兩面刃, 原本近在耳邊的女毒, 加入了 DSP 的空間感後 , 變的遠了, 變的不夠潤了 ~~~ 之類的.. 也讓人無所適從...

大概就是這 "無所適從" 四個字, 讓人怯步吧, 還是倚賴專家, 在壓片時加入專家鑑定過的 DSP , 押出 XRCD , HDCD 讓我們欣賞吧 :oops:
頭像
ETK
SR40
SR40
 
文章: 0
註冊時間: 週日 1月 13, 2008 1:43 am

文章jjj121 發表於 週二 2月 26, 2008 12:01 am

ETK 寫:我ㄧ直不斷的懷疑, 很多層次感, 空間感, 不錯的耳機, 是不是就是會有這類 "WoW" 的效果... 尤其是 u 大 701 開箱文中引述 Head-Fi 的那段話 :
K501感覺是在一個很廣闊的山洞裡,聲音無盡的延伸,
但又會因為山洞的關係有某種程度的空靈感。
聲音發出來的原點不詳,似遠似近...
所以才也有人說他們不喜歡K501的空間感,
不知道聲音從那邊出來,而且很像是刻意的延伸,太假了。

更加強我這種感覺.


剛好在head-fi上看到有人提到k701的乾淨/音場是因為5-7k頻率響應有ㄧ凸峰...

也許很多耳機的特殊聽感, 有部分原因是因為單體不平直的頻率響應...

The AKG K701's have a huge spike at around 5k-7k that some people say make them clear, to me they are spiked and overly bright. The same technique is used in speaker design. Speaker manufactures have found that they can spike a speakers response at two center frequencies, 2k and 7k and people will immediately say it sounds "clearer" or "better" or "more open". Then when a flat response speaker is played, people will comment and say that the flat speakers sounds "muddy" or "warm" or "not open"

引述自: http://www.head-fi.org/forums/f5/how-ge ... ndex3.html
jjj121
SR40
SR40
 
文章: 0
註冊時間: 週日 9月 30, 2007 10:40 pm

Re: 小弟不會用專業詞彙來形容聲音...苦惱...

文章clover06 發表於 週二 2月 26, 2008 12:37 am

dei 寫:太高級的耳機還是先不聽比較好
免得小朋友"大"出走 得天天啃土司


最近小麥價格居高不下
麵粉跟去年比漲了一倍多
吐司也漲價啦
早上去買早餐才發現
常去早餐店有用吐司的三明治類
都漲5元
(之前看新聞好像某數字超商的吐司也要漲價)

考慮明天早餐改吃滷肉飯 :ale:
目前的最愛是...
ATH-SX1
頭像
clover06
SR40
SR40
 
文章: 0
註冊時間: 週日 4月 15, 2007 1:36 pm

文章疾風殘月 發表於 週二 2月 26, 2008 1:04 am

感覺頻率響應跟後製的協調很重要 :mad:
未成年請勿菸酒~也不能購買
狂飲狂抽等於慢性自殺,狂買避開賤糠姦,但仍要小心追殺

四千年前有酒蹤
騷人豪客甕裡蟲
褒貶參半無定譽
藉故加稅理難同

所以恁爸最討厭道貌岸然的小人!
頭像
疾風殘月
SR40
SR40
 
文章: 0
註冊時間: 週一 2月 20, 2006 9:42 pm
來自: CLUB AA (AKG & ATH)

文章ETK 發表於 週二 2月 26, 2008 10:32 pm

jjj121 寫:剛好在head-fi上看到有人提到k701的乾淨/音場是因為5-7k頻率響應有ㄧ凸峰...

也許很多耳機的特殊聽感, 有部分原因是因為單體不平直的頻率響應...

The AKG K701's have a huge spike at around 5k-7k that some people say make them clear, to me they are spiked and overly bright. The same technique is used in speaker design. Speaker manufactures have found that they can spike a speakers response at two center frequencies, 2k and 7k and people will immediately say it sounds "clearer" or "better" or "more open". Then when a flat response speaker is played, people will comment and say that the flat speakers sounds "muddy" or "warm" or "not open"

引述自: http://www.head-fi.org/forums/f5/how-ge ... ndex3.html


指的應該是這個圖:
[url]http://graphs.headphone.com/graphCompare.php?graphType=0&graphID[]=549&graphID[]=255&graphID[]=39&graphID[]=153[/url]

頭像
ETK
SR40
SR40
 
文章: 0
註冊時間: 週日 1月 13, 2008 1:43 am

文章TMNEXT 發表於 週三 2月 27, 2008 12:43 am

記得以前版上討論過,耳機的頻響不像在自由聲場的喇叭,追求的目標是平的,
因為耳機是以很近的距離,直接對著耳朵發聲的緣故,
所以如果頻響做成跟喇叭一樣,我們聽起來反而會覺得很不自然。
所以我們看到一般耳機的設計,由於耳機缺少低頻的聲波直接打在肌膚上的感受,
所以我們會覺得低頻很弱,為了補償這種效應,耳機的低頻在 500Hz 以下多半會隆起,
讓我們聽起來能獲得跟喇叭一樣多的低頻。
而高頻則是會做衰減,以模擬喇叭的高頻在空間中傳播的耗損以及被人體吸收的特性。
再加上 HeadRoom 的頻響圖是用假人頭錄音測的,會受到耳廓不規則的凹凸形狀的繞射干涉,
以及耳道長度的共振增益的影響,改變原本的聲波,所以我們會看到高頻有干涉引起的劇烈的上下震盪變化。
所以 HeadRoom 的頻響只能給我們作大概的參考,觀察每隻耳機大致上的分佈狀況,
但是我們很難從這樣的圖裡面去判斷,哪隻耳機的高頻是否太多,超出正常,
因為也許某個地方的高頻突起 10dB,才是我們聽起來正常的情況。
外界自然平直的聲響經過傳播,再到我們的頭部、外耳、耳道,
經過一連串複雜的聲波繞射干涉共振的作用,也許最後在耳膜量到的這個高頻就是應該要提高 10dB,
所以說這樣的頻響搞不好才是正常的。
也因為如此,所以 stereophile 雜誌會測試每一隻受評鑑的喇叭的頻響,
但是在評鑑耳機的時候,他們的工程師沒有測頻響,因為「耳機很難取得具有意義的頻響」。
喇叭頻響的理想是越平滑愈好,因為這樣越接近自然界的狀態,
而耳機卻不是,所以最後 stereophile 只測了阻抗和相位等電子特性的測試。
所以 SR325 的波浪更重,不一定代表染音更多,也許要有這樣的波浪,
我們聽起來才是自然的 :)
當然這只是一個舉例,不是說 SR325 沒有音染,我的意思是我們無法從 HeadRoom 的頻響圖下這樣的結論。

最後再說到 EQ,EQ 有品質的好壞,不好的 EQ 對音質會有很大的影響。
譬如說像 foobar2000 內建的 EQ 就不太適合用來調整,它的 filter 設計會讓頻率的銜接產生很大的斷層,
聽起來會不自然。而且它會劇烈的改變相位,我們會覺得聲音有很重的數位感。
所以用 foobar2000 的 EQ 按照頻響圖調整,我們可能完全得不到想要調整的效果,
還會覺得音質下降。
使用 EQ 是一門很大的學問,譬如說,
當我們補償的對象不是 minimum phase system 的時候,例如我們是在混音的時候想改變音色,
這時應該要用 linear phase 的 EQ,以免修改頻率的同時,使該頻率的相位發生變化。
但是 linear phase 的 filter 又會產生 pre-ring,這對 audio 來說是很致命的瑕疵,
所以我們在作混音的時候,修改完 EQ 都要很小心的切換比對,注意 pre-ring 的瑕疵是否太明顯而能被聽見。
當我們補償的對象是 minimum phase system 的時候,譬如說想要補償房間聲場造成的響應變化,
這時就要改成用 minimum phase 的 EQ,這樣才能在校正頻率響應的同時,
校正系統的 phase response。
所以必須根據使用的對象和目的,選擇不同的 EQ,否則 EQ 可能反而會帶來我們不想要的副作用。

最後的最後,再提一下原音重現 :P
有人說製作的時候經過混音和後製等重重的手續,聲音已經和現場收音的時候不一樣了,
不過其實混音和後製也是原音的一部份。
我們想要聽的是,音樂製作人想要傳達給我們的訊息,
他想要表現什麼效果,就會利用混音和後製來達到。
所以以音樂的目的來說,不是只有現場原始的聲音才是原音,
而是包含混音後製的過程在內,一切的手段,只要是音樂製作人想要的,
都是原音的一部份。
譬如說現代流行音樂有一些特殊的人聲音色變聲的效果,
這種效果當然不是原始錄音時就唱出來的,而是後製加工修出來的,
但是這種加工的效果,就是製作人想要表現的效果,
所以它仍然是原音,或者是音樂「原意」的一部份。
只要我們能夠聽到這個效果,在大範圍內不至於偏差得太離譜,
可以領納製作人的苦心和意圖,這樣就音樂上來說,
我們就已經是達到「原音重現」的目的了。
所以音響上的「原音重現」也許不可能,但更重要的音樂上的「原音重現」其實並沒有那麼困難 :)
(這裡的音樂製作人泛指音樂製作過程中一切經手的人,不是專指製作人。
好的製作人也會全程參與混音後製的過程,和工程師交換意見,指導工程師做出他想要的風格或效果。
甚至有的創作歌手、作曲編曲老師,也會全程參與混音後製的作業,
確保他的創作理念可以確實的被工程人員製作出來。
如果原始創作者都沒有參與,工程師根據自身的學識經驗、音樂理念或藝術修養所做的後製,
也可以視為是這個音樂創作整體表現的一部份)
やヘネベメ失よ夢メ見サ 泣わスゎヘ起わペ アソ恐怖ゎ解ベネエろ?
頭像
TMNEXT
SR40
SR40
 
文章: 15
註冊時間: 週三 4月 17, 2002 3:35 am
來自: ,,

文章ETK 發表於 週三 2月 27, 2008 2:29 am

TMNEXT 寫:記得以前版上討論過,耳機的頻響不像在自由聲場的喇叭,追求的目標是平的,
因為耳機是以很近的距離,直接對著耳朵發聲的緣故,
所以如果頻響做成跟喇叭一樣,我們聽起來反而會覺得很不自然。
所以我們看到一般耳機的設計,由於耳機缺少低頻的聲波直接打在肌膚上的感受 .... 略


經 TMNEXT大大 的提醒, 才記得HeadRoom 的頻響圖是用假人頭錄音測的 , 這個在 HeadRoom 的網頁有說的很詳細.
http://www.headphone.com/technical/product-measurements/how-to-interpret-headphone-data/

這樣看來似乎 HD650 的設計, 有點追求機的頻響是平的趨勢,可能有點小問題... 不過沒聽過推的好的 HD650 的表現..不能妄下定論.
小弟因為怕 HD650 太難推 , 而且外型 K701 討喜多了 ~ 有點誤打誤撞的選擇 K701 :oops: 真可說是傻人有傻福了 :ho:

複習了一下 DSP 中的 minimun phase system 與 linear phase system , 有點意思. 還記得有位發燒友有拿個 linear phase 放大器的日本專利給我看過. 說是這樣才不會改變不同頻率的 delay time , 從而不會改變空間感與定位的問題. 那個放大器賣的粉貴的..
看起來 EQ
頭像
ETK
SR40
SR40
 
文章: 0
註冊時間: 週日 1月 13, 2008 1:43 am

Re: 小弟不會用專業詞彙來形容聲音...苦惱...

文章udeupa 發表於 週三 2月 27, 2008 5:04 am

goodjason99 寫:至少...懂得享受音樂... :mad:


嗨∼
謝謝您對我K701開箱文的捧場,
關於您的問題,小弟建議您看這一篇喔∼

音響的理性思維 音響二十要

耐心看完他,會很有幫助。
S9 & PC ---> Meier Audio Corda Cantate ---> ue11pro
AKG K501 / K701<┘ | | | | └> Monster Miles Davis
Sennheiser HD580 BD<┘ | | └> KOSS MV1
Audio Technica CM700ti <┘  └> Grado SR225i
頭像
udeupa
SR40
SR40
 
文章: 4
註冊時間: 週六 10月 28, 2006 10:36 am
來自: Rancho Cucamonga

Re: 小弟不會用專業詞彙來形容聲音...苦惱...

文章潘愷恩 發表於 週三 2月 27, 2008 10:45 am

udeupa 寫:
goodjason99 寫:至少...懂得享受音樂... :mad:


嗨∼
謝謝您對我K701開箱文的捧場,
關於您的問題,小弟建議您看這一篇喔∼

音響的理性思維 音響二十要

耐心看完他,會很有幫助。


還有擺位八法~我也是從這起步的...
徵Philips CD880 品項不拘!!!!
潘愷恩
SR40
SR40
 
文章: 0
註冊時間: 週四 12月 08, 2005 7:33 am

文章iDemon 發表於 週三 2月 27, 2008 4:45 pm

置於頻率曲線的表現不單只是器材本身的問題而已

因為人耳對複數頻率「響度」(心理量)感知
會隨「響度強度」(物理量)不同而出現不同的比例落差

如以 1.2Khz 25db 的聲音為參考
10Khz 的響度強度可能只要 30db 就可以被人耳所察覺
如以 1.2Khz 響度強度提高到 60db
10Khz 的響度強度可能要到 90db 才能為人耳所察覺


即使響應平直、在不同聲壓條件驅動下,還是可能會有不同的結果
這是人耳一個被稱為「遮避效應」特殊效應


如果這個效應套用在音響系統的來說的話
最常見的現象應是當音量過份調高時
可以察覺到中低頻樂器形體的膨脹速度通常會比高頻樂器快
但…這只是我的猜想



而原音重現這方面,我們不可能知道錄音現場安排是怎麼一回事
也不知道後製上的工程師加了什麼料
但對於樂器與樂器間、人聲與樂器音的形體比例、位置安排是否合理
我們依然有一個較為客觀的認知可以比較
iDemon
SR40
SR40
 
文章: 35
註冊時間: 週日 7月 24, 2005 6:55 pm

文章TMNEXT 發表於 週三 2月 27, 2008 6:26 pm

iDemon 寫:置於頻率曲線的表現不單只是器材本身的問題而已

因為人耳對複數頻率「響度」(心理量)感知
會隨「響度強度」(物理量)不同而出現不同的比例落差

如以 1.2Khz 25db 的聲音為參考
10Khz 的響度強度可能只要 30db 就可以被人耳所察覺
如以 1.2Khz 響度強度提高到 60db
10Khz 的響度強度可能要到 90db 才能為人耳所察覺


即使響應平直、在不同聲壓條件驅動下,還是可能會有不同的結果
這是人耳一個被稱為「遮避效應」特殊效應


如果這個效應套用在音響系統的來說的話
最常見的現象應是當音量過份調高時
可以察覺到中低頻樂器形體的膨脹速度通常會比高頻樂器快
但…這只是我的猜想



而原音重現這方面,我們不可能知道錄音現場安排是怎麼一回事
也不知道後製上的工程師加了什麼料
但對於樂器與樂器間、人聲與樂器音的形體比例、位置安排是否合理
我們依然有一個較為客觀的認知可以比較

呃,小弟不太能掌握您文章想要表達的意思,我就您提到的幾種現象,作一些補充說明:
1. 第一種現象也就是物理的音量大小的單位「音壓」和人所感知的「響度」並不是相等的。
另外在不同的音量大小下,不同頻率帶給我們的響度感受也不相同,
當聲音越大的時候,各個頻率的響度會越趨於一致,
但是在小音量的時候,各個頻率的響度感受卻相差很大。
這種現象也就是我們過去討論過的「等響曲線」的現象。
而器材的設計,主要還是以平直為主要的目標,不考慮人本身的響度曲線。
這是因為,
我們的理想是將自然界的聲音,平直不歪曲的紀錄下來,再平直不歪曲的重播出來,
以重現音樂創作者想要表現的聲音。
只要這個過程是在大範圍內有一定的傳真度,我們就會聽到自然,或者創作者想傳達的聲音。
至於個人的響度響應是怎麼解讀,那是個人的事 :P
因為我們從小就是以這樣的響應來聽自然界的聲音,所以我們會認為這樣的聲音是正常的,
只要重播的聲音接近自然界平直的狀態,不管我們個人的響應是如何,
我們也會覺得聲音是自然的,是正常的。
所以器材的設計在理想的世界中,是不必考慮人本身的因素。
不過實作證明,似乎稍微多一點的低頻,和稍微衰減一點的高頻,
在長時間的聆聽下,比較能取悅我們的耳朵。
所以在理想的大範圍下,在不過份扭曲創作者的原意下,實際上設計的目標還是有許多不同的變化 :)
譬如說關於響度曲線的應用,最常見的例子,就是許多機器上作的 loudness 效果,
當夜晚小音量聆聽的時候,按下 loudness,會增益低頻和高頻,
以補償小音量時低頻和高頻聽起來的響度衰減,讓小音量的三頻聽起來比較平衡,
這就是響度曲線的一個應用實例。

2. 第二種現象稱為遮蔽效應,不過在心理聲學裡面這個名詞所描述的意義有點不太一樣,
遮蔽現象有頻率域上的遮蔽和時間域上的遮蔽兩種,
也就是 MP3 壓縮時利用的心理聲學模型,當一個很強的頻率附近有其他較弱的聲音,
這個較弱的聲音會被遮蔽而聽不到,低頻有比高頻更強的遮蔽效果。
在時間軸上,當一個突起很強的巨大聲響之後,一段很短的時間之內,
我們會暫時聽不到隨後的其他聲音。
所以遮蔽效應有上述這兩種,而器材設計時,除非是像 MP3 這種需要用到心理聲學模型的用途,
否則一般也不會去接觸這個部分。

3. 第三種現象是我們似乎對樂器人聲的形體比例和位置安排有一個較為客觀的認知?
真的嗎? :P
我認識的人,十個人有十種說法,除非他們有經過相同的訓練,
慢慢的才會得出比較統一的看法,不過每個人的喜好差異還是相差很大 :D
やヘネベメ失よ夢メ見サ 泣わスゎヘ起わペ アソ恐怖ゎ解ベネエろ?
頭像
TMNEXT
SR40
SR40
 
文章: 15
註冊時間: 週三 4月 17, 2002 3:35 am
來自: ,,

文章疾風殘月 發表於 週三 2月 27, 2008 7:04 pm

T大的見解真是精闢
每次都能讓小弟學到不少 :oops:
:worship:
頭像
疾風殘月
SR40
SR40
 
文章: 0
註冊時間: 週一 2月 20, 2006 9:42 pm
來自: CLUB AA (AKG & ATH)

文章iDemon 發表於 週三 2月 27, 2008 7:53 pm

TMNEXT 寫:呃,小弟不太能掌握您文章想要表達的意思,我就您提到的幾種現象,作一些補充說明:
1. 第一種現象也就是物理的音量大小的單位「音壓」和人所感知的「響度」並不是相等的。
另外在不同的音量大小下,不同頻率帶給我們的響度感受也不相同,
當聲音越大的時候,各個頻率的響度會越趨於一致,
但是在小音量的時候,各個頻率的響度感受卻相差很大。
這種現象也就是我們過去討論過的「等響曲線」的現象。
而器材的設計,主要還是以平直為主要的目標,不考慮人本身的響度曲線。
這是因為,
我們的理想是將自然界的聲音,平直不歪曲的紀錄下來,再平直不歪曲的重播出來,
以重現音樂創作者想要表現的聲音。
只要這個過程是在大範圍內有一定的傳真度,我們就會聽到自然,或者創作者想傳達的聲音。
至於個人的響度響應是怎麼解讀,那是個人的事 :P
因為我們從小就是以這樣的響應來聽自然界的聲音,所以我們會認為這樣的聲音是正常的,
只要重播的聲音接近自然界平直的狀態,不管我們個人的響應是如何,
我們也會覺得聲音是自然的,是正常的。
所以器材的設計在理想的世界中,是不必考慮人本身的因素。
不過實作證明,似乎稍微多一點的低頻,和稍微衰減一點的高頻,
在長時間的聆聽下,比較能取悅我們的耳朵。
所以在理想的大範圍下,在不過份扭曲創作者的原意下,實際上設計的目標還是有許多不同的變化 :)
譬如說關於響度曲線的應用,最常見的例子,就是許多機器上作的 loudness 效果,
當夜晚小音量聆聽的時候,按下 loudness,會增益低頻和高頻,
以補償小音量時低頻和高頻聽起來的響度衰減,讓小音量的三頻聽起來比較平衡,
這就是響度曲線的一個應用實例。

2. 第二種現象稱為遮蔽效應,不過在心理聲學裡面這個名詞所描述的意義有點不太一樣,
遮蔽現象有頻率域上的遮蔽和時間域上的遮蔽兩種,
也就是 MP3 壓縮時利用的心理聲學模型,當一個很強的頻率附近有其他較弱的聲音,
這個較弱的聲音會被遮蔽而聽不到,低頻有比高頻更強的遮蔽效果。
在時間軸上,當一個突起很強的巨大聲響之後,一段很短的時間之內,
我們會暫時聽不到隨後的其他聲音。
所以遮蔽效應有上述這兩種,而器材設計時,除非是像 MP3 這種需要用到心理聲學模型的用途,
否則一般也不會去接觸這個部分。

3. 第三種現象是我們似乎對樂器人聲的形體比例和位置安排有一個較為客觀的認知?
真的嗎? :P
我認識的人,十個人有十種說法,除非他們有經過相同的訓練,
慢慢的才會得出比較統一的看法,不過每個人的喜好差異還是相差很大 :D


抱歉,我把響度和遮蓋臨界值攪混了

http://203.68.20.65/science/content/199 ... 0/0013.htm

但是在上文中說明頻率間遮蓋關係圖表

音聲播放越大時,各頻率間的遮蓋現象的落差會越明顯
當播放聲音大到很離譜時,高頻的聲音被低頻音完全遮蓋
請問又如何達到各個頻率的響度會越趨近一致? :(


我想客觀的認知中,並非要求所有的系統聲音結像位置及體態要一致
因為即使系統相同、空間不同就不大可能得到相同的定位表現
如我房間的右後牆角,只要加一條毛巾,人聲結像就會明顯向左移

我所要求的客觀是聽起來是否合理

像MYAV見到某篇心得
一位跑劇場演奏的網友被友人興沖沖的拉去鑑賞的口中極捧的小提琴聲
結果一聽之下,據形容那把小提琴的體態大概有大提琴這麼大 :o
現場要怎麼擺才可能有這種合理音像
iDemon
SR40
SR40
 
文章: 35
註冊時間: 週日 7月 24, 2005 6:55 pm

文章TMNEXT 發表於 週五 2月 29, 2008 12:47 pm

iDemon 寫:音聲播放越大時,各頻率間的遮蓋現象的落差會越明顯
當播放聲音大到很離譜時,高頻的聲音被低頻音完全遮蓋
請問又如何達到各個頻率的響度會越趨近一致? :(

我前面說的第一個現象
當聲音越大的時候,各個頻率的響度會越趨於一致,
但是在小音量的時候,各個頻率的響度感受卻相差很大。

是在說明響度和等響曲線,和第二個現象遮蔽效應並沒有關係喔。
等響曲線的現象是指,同樣是 60dB SPL 的音壓,
1000Hz 跟 100Hz 的聲音我們聽起卻會覺得聲音的響度不一樣,
會覺得 1000Hz 比較大聲。
所以科學家們就以 1000Hz 為基準作實驗,測試其他頻率的音壓多強的時候,
我們聽起來會覺得跟 1000Hz 一樣大聲,這個單位叫做 phons,
80phons 的意思就是,聽起來跟 1000Hz 80dB SPL 一樣大聲的響度。
我們把各個頻率相同的 phons 連起來,就可以畫成一條等響的曲線,
例如說像下面的 Fletcher-Munson curves
圖檔

標明 80 的那條線,就是各個頻率聽起來和 1000Hz 80dB SPL 同樣大聲時,
實際的音壓強度。
我們可以發現人耳最敏感的頻率在 2-5KHz 之間,這段頻率只要很小的音壓,
我們聽起來就會覺得很大聲。
另外我們可以發現的另一個現象,就是這條等響曲線是會變動的,
在音量小的時候,不同頻率聽起來的響度差異會很大,
但是當音量逐漸提高到 80dB SPL 以上的時候,
等響曲線就會慢慢趨近於平坦,也就是說各個頻率的響度聽起來會趨近於一致,
這也就是我上面綠色文字的部分,所說明的現象。
所以擴大機上的 loudness 按鈕,是設計給我們,當我們深夜聆聽的時候,
因為播放音量調得比較小聲,響度不平均的效應會很嚴重,所以按下 loudness 之後,
會增益低頻和高頻,以補償響度衰減的現象,維持小音量時三頻的平衡。
所以這個按鈕是小音量時才需要使用,不是平時聆聽時正常音量也要使用。
同時,對於錄音混音後製的工程人員來說,這個效應也非常重要,
我們製作音樂時監聽的合理音量,為了保護聽力避免長時間聆聽的疲勞,
ITU 的錄音室監聽標準是設定在 83dB~85dB SPL,這也是一般消費者聽音樂時的音量。
所以當消費者也以這個音量的上下範圍作播放的時候,他可以聽到製作人員調整好的,
設計好的,他想要表達的三頻的平衡狀態。
在製作過程中監聽的時候,工程人員除了大部分的時間以 83dB 的平均音量來工作以外,
在製作完成之前,他也會切換到更大聲的平均音量,以及更小聲一點的平均音量,
來聆聽比對,確定他的 mix 或者 mastering 在稍微大聲和稍微小聲的狀態下,
完成的作品聽起來仍然可以保持一個可以接受的均衡的狀況。
所以只要消費者不是以極端的小音量或者大音量聆聽,
製作人員都可以確定他想要表達的效果都可以傳達到聽眾身上。
(這裡面又隱含了一個意思,製作時製作人員都是以消費者的聆聽狀況作考量,
務必希望自己的作品,自己想要表現的音樂意義,可以忠實的呈現給消費者;
反過來說,一個追求探索音樂創作意義的消費者,他關心的重點,也必然是放在這個方面上 :) )

所以第一個現象就是在說明,我們耳朵響度的效應,與器材的設計,
和音樂製作時,製作人員對各個頻段響度分配的安排與設計,這三者的關係。

如果要再深入的討論下去,還有太多可以說,譬如說由於實驗的設計和使用的器材,
以及受測的人員,統計的數字樣本...等等的因素,等響曲線有很多不同的版本。
上述的 Fletcher-Munson curves 只是一個說明的 demo,
實際上 ISO 自己也在 2003 年的時候修改了等響曲線,
新認定的等響曲線認為在 1-2KHz 之間 phons 要提高比較多,
所以這也就隱含了另一個意思,標準是人制訂,會被修改,
每個人實際的標準可能都不一樣,所以理論只是理想狀態,
實際細部都會有誤差,我們所能作的只是在「大範圍下」,
不要偏差得太離譜,有一個底線的基準,這樣子就可以了 :)

像MYAV見到某篇心得
一位跑劇場演奏的網友被友人興沖沖的拉去鑑賞的口中極捧的小提琴聲
結果一聽之下,據形容那把小提琴的體態大概有大提琴這麼大 :o
現場要怎麼擺才可能有這種合理音像

也許是因為收音的距離很近的緣故?
有時候我們認為的合理,是以自身經驗的常理推斷,
但是也有可能我們覺得的不合理,只是我們沒有這樣的嘗試體驗過 :P
やヘネベメ失よ夢メ見サ 泣わスゎヘ起わペ アソ恐怖ゎ解ベネエろ?
頭像
TMNEXT
SR40
SR40
 
文章: 15
註冊時間: 週三 4月 17, 2002 3:35 am
來自: ,,

文章ETK 發表於 週五 2月 29, 2008 11:55 pm

TMNEXT 寫:[
像MYAV見到某篇心得
一位跑劇場演奏的網友被友人興沖沖的拉去鑑賞的口中極捧的小提琴聲
結果一聽之下,據形容那把小提琴的體態大概有大提琴這麼大 :o
現場要怎麼擺才可能有這種合理音像

也許是因為收音的距離很近的緣故?
有時候我們認為的合理,是以自身經驗的常理推斷,
但是也有可能我們覺得的不合理,只是我們沒有這樣的嘗試體驗過 :P


昨天觀賞 Andrea Bocelli 的演唱會DVD , under the desert sky , 好大的樂團, 吉他只有一把, 但是吉他前有麥克風, 聲音比眾多
沒有麥克風加持的小提琴們大多了.

看這種音樂 DVD 真的很有感觸. 尤其是聽出的音場, 與畫面中看到的樂器的位置, 相互應證, 蠻有趣的.

我在想, 如果沒有看過演唱會的人, 在他的二聲道系統前, 閉起眼睛聆聽時,所勾勒出來的音場, 會是怎樣的 ?
不過無論如何, 這 DVD 真的很不錯. 當有樂器獨奏時, 畫面都會帶到演奏者, 有時還有手風琴, 口琴配合, 這些小樂器都是演奏者跟 Andrea 站在一起, 有麥克風放大他的聲音, 而比這些小樂器價格高檔好幾級的大中小提琴不過是背景配樂而已~ , 整個 DVD 聽下來, 感覺到錄音真的是一份必須得絲絲入扣的精密工程啊 ~
頭像
ETK
SR40
SR40
 
文章: 0
註冊時間: 週日 1月 13, 2008 1:43 am

下一頁

回到 新耳機系統討論版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Kennethml 和 168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