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好今天要教日本人中文,而約定的咖啡廳剛好在那間店
不到200公尺處,所以順便去拿.
照片為求開圖快,相機的解析與壓縮品質都用最低
照不好請見諒.
======================
拿A900 Ti的盒子來比照,因為很多人說像小鐵,所以連盒子一起比

鐵三角盒子較高,而啃木頭則較寬.

正面圖

背面

規格表

特點介紹

產地:日本

上方圖,寫著->給(針對)愛惜音樂之人

一開,非常簡陋的樣子

內無小盒,只有泡泡袋+保證書===>GRADO輸了!!

取出來,用不織布包著

不織布本身是袋子

再取出

最後剩下一小塊好自在

簡陋的本體現身...

頭帶部分(頂頭頂的)

試著拉一下,這是單邊的延伸度,非常有彈性,卻很好拉
毫不費力

內角印著,要我把它丟到垃圾桶.....不,..是可回收

外側,做工一般

純鋁外殼

再一張

這裡要修正一下,耳罩的洞其實跟鐵三角差不多大,但是
看起來很小是因為耳罩(貼臉頰)的面積做很大,對比錯覺.

這是小鐵的端子.....喔,不~是KH-K1000的端子才對
3.5mm---->6.3mm

帶上套套之前先塗點刺激的

插入的本體也要來點

=========================
初聽感想:
新品感想本來就比較沒有可信度,儘管如此
原本的特性還是不變的,再者這支外型跟小鐵類似
的3K耳機表現差異如何?讓小弟寫點小感想.
之前試聽已經心裡有底了,但是不準,因為試聽配備不一樣.
店家試聽系統(CHORD CD Transport Coda --->CHORD DAC64Mk2---->Intercity HD-1L Limited Edition--->KH-K1000)
還是用自己的系統比較最準最熟悉,剛開聲的時候,就感到:
果真跟小鐵不同!
首先,個人是認為全部勝過A900,不用比了.
因此對照組主要選擇A900 Ti來對打.
偶而會有其它耳機亂入比較.
擴大機旋紐固定下,3K的音量比Ti小一點點而以,
試了好幾首歌,確定.
3K的三頻發聲來源都比Ti還遠,但不等於它聲音是空靈無實.
若整體量感為100
三頻量感猶如量好一般,各是33.3
當然,小弟不是機械,即使用機器量,因應歌曲不同
當然量感也不同.這裡的比喻只是表示沒有一頻的量感與頻段
特別被強調.絕妙的融合

比較起來Ti的高頻較亮,而且中頻也被渲染那種亮.
3K則無此現像.
低音來說Ti量感較多一點,而3K的低音控制力比想像好,
遠勝A900.沉度與質感中上,而密度是重點!!
昨天發表的SA5K低音量感一般,但它密度太高(也可稱為結實)
因此我發現SA5K不甚耐聽的問題點出在低音太硬密度太高.
3K低音密度(硬度)非常剛好,非常耐聽的低音.律動也聽的清楚,可惜沉度比Ti差點,動態則小輸Ti.
背景與音樂的表現上依照彼此對比程度,讓人感到較暗較明
有所差異,而也是影響音樂凸顯度的一環之一.
3K的背景沒有讓音樂的線條對比太過,融合的不錯.
而TI的音樂則容易被強調太過.
高音方面,不會跛腳,完完全全不會刺或尖銳,該表現的都有.
延伸度也不錯,是很規矩的高音.而TI的高音比3K還美
而且高音的立體感勝過3K,但稍過華麗.
3K一開始感覺高音出不太來,其實是線條不明顯,感覺像是
默默在輔助中低頻.歌曲的變換之下,發現他高音算敏感的,
應該比TI忠實,Ti幾乎每首歌高頻都有被拉拔.
中頻小弟不是很會形容,怎說呢....
厚度表現比Ti厚,音染比TI少,人聲比TI忠實,但因此可能稍嫌呆版,而且女聲沒有Ti毒,但細節有過之無不及;3K的男聲聽起來比TI好聽.
人聲氣音--->沒有...應該說是聽的出來,但一點都不刺,怎修飾的阿

比起RS1.D5K.A900TI,3K的人聲刺音被修的非常柔軟圓滑
配戴舒適度!!
這實在太誇張了,因為太舒服了,個人認為小鐵全敗.
另外之前發表的AH-D5K的舒適度也臣服在3K黨之下

配戴耐久度(物理上),非常良好,雖然比A900或是Ti重快40g,
但不論頭頂帶或是耳罩,都很貼切且配戴上不易累.
這裡特別提一下耳罩,它外盒有提到:不需特別調整耳罩.
終於知道意思了,它内緣設計有點像碗!
簡單說就是GRADO+鐵三角大耳罩,而且接觸皮膚面積很多,
受力很平均,我想這是物理配戴上不易累的主因,但夏天不開冷氣,應該會榮登自虐耳機之王座.
;還有頭頂帶比小鐵好自在家族更容易忘記他存在(很明顯)
音場左右前後不是很大,左右寬度跟A1K與Ti差不多.
前後深度KH-K1000則小於A900與A900Ti
中性,不暖不冷.
================================
總評:
當然是提特點...是聽感上非常協調的耳機,也就是在
聽感和諧度的基礎下,(聽覺上)的耐久度很高,不容易
在聽覺上產生疲勞而拿下來.
缺點:外觀看個人,這問題擱一旁.
音場小了點,空間感感覺像是在小房間聽音樂一樣.
少了鮮明活潑的感覺(過度協調樸實的壞處),太正經拉!!
P.S.鮮明活潑...例如RS-1
人聲氣音的刺的確修了很多,但過與不過看人.
因為有些人觀點是忠實性也被扣分
================================
因不明確TI在台價位,但大致推算一下.
估計KH-K1000台灣販賣價格約10500~11500之間.比DENON D2000貴約1000~1500左右吧!
價格落於D2000與A900 Ti兩者之間,但整體表現我認為
至少可跟A系統相提並論(除了A900)
C/P跟D2000一樣高(這裡判決是以小弟在日的價格)
以上全文章為2008.3.8的開盒+初聽心得
~~~~~~~~~~~~~~~~~~~~~~~~~~~~~~~~~~~~~~~~~~~~~~~~~~~~~~~~~~~~~~~~~~~~~~~~~~~~~~
===================================中隔線======================================
~~~~~~~~~~~~~~~~~~~~~~~~~~~~~~~~~~~~~~~~~~~~~~~~~~~~~~~~~~~~~~~~~~~~~~~~~~~~~~
以下文章為2008.12.19新補文,已RUN開,作為比較
明天要搬家,終於將東西都打包好了,僅留下電腦+擴大機+KH-K1000(簡稱KH)與A900Ti(簡稱Ti).
這陣子比較常用KH-1k,一來天冷,很保暖,二來這支愈聽愈喜歡.
所以來補一下小小心得,文不多,主要以特點列出.主要對照組為Ti
1.R10,W2002等等高級的耳罩小弟我沒有聽過,
但是KH是目前擁有的開放式與封閉式耳機中三頻很均衡的一支,另外,也很難聽到底噪
2.Ti的純音樂(或音樂+人聲)感覺比較擁擠,有時會感覺很忙亂.
聽久了,"聽覺上"容易感覺疲憊.
KH則是自然輕鬆而不擁擠,平順而穩定的聽感,久聽不易累.
3.KH配戴非常的舒適,比起鐵家大耳罩系列,可說有過之無不及.
左右臉頰壓力適當,感覺像是"輕碰",主要支撐則以頭頂頭帶支撐.
大頭大臉的我也戴的很滿意(肉體爽度 )
4.低音沉度一般,質感好而量感適中,可惜少了點氣勢,所以觀賞電影與聽交響樂稍感平淡.
Ti的量感則稍嫌過多,也比較拖,但較沉.
5.高音纖細清晰,線條不特別明顯浮現卻有點透明感,沒特別加味修飾,也不會過尖,但沒W1k甜美亮麗.
6.中頻不凹陷,量感適當而忠實,聲底厚,人聲可聽得很清楚而沒有鐵家所謂的毒性
7.解析度高出Ti一段,音樂分解上的算十分細微.不用刻意~~~該聽的細節都可自然聽到.
8.整體聽感上不溫不冷,中規中矩,可惜沒有RS1的鮮明活潑感.
9.弦樂器的表現搶眼,空氣感出的來,有那種氛圍...但仔細感覺後,雖纖細卻有那麼點生硬(不柔順).
鋼琴高音不夠亮偏暗.
管樂器明朗漂亮,但力道略為不足,薩克斯的音樂有點吹不入心坎裡.
10.主觀上,我覺得KH空間感優~~~至少身為封閉式耳罩中,算少有的.
KH左右寬度不擁擠,前後深度適當,且具彈性.
例如,因應音樂類型改變上,Ti的左右前後空間感會有所改變,這是無庸置疑的,但彈性太小,伸展性不足.(音樂變了,演奏環境無大變化)
一樣曲風變化上,KH空間感伸展度夠,彈性好.(音樂變了,演奏環境也不同),不過這種特性使得較遠發音處的音樂缺少力道
11.以跟DENON D2000相近價位,KH更加優秀,C/P值極好.
總結評價比起Ti或A1000,有過之無不及.
@有需要再作補充,其實這是我今天第二次打這文章,早上快打完時,偏偏該死的UPDATE給我重開,昏倒....
12.補充完最新的心得文後,發現跟當初發初聽文的內容幾乎大同小異,音場與空間感則有所不同
初聽文的比較中有包含開放式耳機等等,本次文章則只以封閉式作為比較.
13.感謝Touga的提醒,忘了提到隔音性.
隔音方面(漏音或是聽到外在環境的聲音)大約是RS1與A900(Ti or LTD系列)的中間值,只是普通不優秀.
================================================================
話說這支耳機很少看到有人討論,不知道台灣有否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