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 aeolusyung, zhang230631, suzumiyaminami
CEC DA53 的架構核心主要是基於 BurrBrown 的 PCM1796 DAC IC
設定於 Mono-Mono 工作模式以提升音質.
SPDIF, AES/EBU數位訊號的路徑是:
AKM SPDIF 接收IC >>> PCM1796 * 2 >>>> Cadius 輸出放大,I/V轉換模組 >>> 類比輸出
USB 的路徑有些不同:
USB 到耳機:
PCM 2902 >>> 類比輸出到耳機用OP放大器>>>耳機孔
USB 到RCA/XLR
PCM2902 >>> AKM 接收IC >>>PCM1796*2 >>>Cadius 輸出放大,I/V轉換模組 >>>類比輸出
DA53的耳機輸出是採用 PCM2902 的類比輸出,
而不是上面的PCM1796輸出。2902的類比輸出因為此IC直接與電腦連結,
所以很容易受到干擾
ETK 寫:USB DAC ... 要小心您的 USB 狀況.
幾乎 90% 以上的 USB DAC 都是 USB1.1 的.
如果你除了 USB DAC 外還使用其他 USB 裝備, 可能會有爆音..
我個人是用樂之邦的 MD10
用 USB 接 PC , 果然有 pop noise ... PC 上也不過是有個內建的 USB2.0 card reader 而已 ... 我也沒有用它來讀任何記憶卡,
但是就是有 noise ....
所以還是用 音效卡 -> 光纖 -> MD10 . 就沒有 noise 了.
我的音效卡是 onboard 的 ALC880 , 可以調整 光纖輸出是 44.1KHz/48KHz/96KHz. 我的木耳不是很能比出 3 者的差異..
不過 MD10 上 show 出 96KHz 時, 感覺有點虛榮的爽![]()
另外沒有辦法看出到底是否是 24bit/96KHz 還是 16bit/96KHz..
反正耳朵聽不是很出來... ( 我聽的是 lossless WMA).
===================
MD10 , 從 spec 上來說是很有趣的.
他用一般 USB DAC ( ex.Fubar II, dared MP5) 常用的 2702,
但是只是用 2702 做 USB 接收, ADC 另外用更高檔 CS4398 ,
所以技術上比 Fubar / 青龍 .. 之類的還要高檔.
耳擴部份的話.. 我就不曾比較過了.
因為我是沒時間逛街試聽的那種 type ,
加上文筆不佳, 又是木耳朵 ..![]()
所以無法說出跟其他耳擴的差別.
但是聽感上.. 個人覺得還算不錯.
除了聽大編制的, 有定音鼓之類的氣勢表現比較不夠震撼...
不過也許是 K701 或耳機 本來的限制也說不定... ( 不能跟喇叭比)
不過樓主的預算頗高, 看看要不要衝 Lavry DA10 , 用光纖 input
以及內建耳擴. 據音悅網站上的文章說, 這是配 701 的超值組合.
( ... 我又不小心勸敗了![]()
![]()
![]()
)
iamresumes 寫:我覺得USB DAC沒有很好,到不如換音效卡再接DAC比較好!!![]()
lifaung 寫:
1.2702沒有數位輸出.如果真的用了2702就是用2702類比直出
2.USB有雜音通常不是因為多數產品同時做動,而是因為電腦端的雜訊串入,實際上這台用的是2704,特徵是沒有I2S支援,所以是脫褲子放屁般的先輸出SPDIF而後再由CS8416接收
3.根據http://www.hardspell.com/doc/hard/6223.htm的測試,基本上,效果不是很好
ALC888的數位輸出輸入直接對錄隨便都可達到MD10以上的性能
4.會覺得樂之邦的光纖比較好,最大的理由應該是在於完全隔絕了雜訊
如果使用同軸輸出入,或許還是有機會會聽到雜訊
小弟目前用的機器是
PCM2707以I2S輸出,然後輸入PCM1794
音量即使經過7.5倍的前級放大後也不會有底噪,即使USB正在讀寫讀卡機也是如此
這是因為USB的5V和GND雜訊有做處理後才輸入PCM2707
--
如果大陸的測試可信,那連KECES USB DAC應該都可以輕易的勝出MD10
因為光以指標來看,這台的SN比低到有點糟糕<=這個數據是KECES UAB第一代都可以勝出的數據,只是當時的第一代很容易跳機就是了
ETK 寫:
MD10 的底噪也是很低的, 但是用 USB 時聽到的 pop noise , 就是久久來個一聲 "趴" 的雜音. 在 "趴" 與 "趴" 之間, 是沒有甚麼底噪的 .. 用光纖輸入就完全沒有這個問題了..
這個如果跟 lifaung 大所說的跟 PC 的 power 雜訊有關 ... 那就
case by case... 也許有人沒有問題也說不定..
我不是為 MD10 辯護 .. 因為實在沒有聽過太多耳擴.. 又是木耳 ...
可惜 MD10 可以試聽的機會在台灣不多 ... 還是請文筆佳又有聽過的大大分享聆聽心得囉.
lifaung 寫:
小弟手上的這台PCM1794 USB DAC接上耳擴的狀態下也可以維持在比您的SN比還來的高的狀態,7.5X放大(不過最大的問題是我的前端輸出就有4.5V rms,所以即使要推K501,我只要有1.5X的放大倍率就綽綽有餘,2X的放大倍率就可以推到爆XD)
SN比實測在沒耳擴的狀態下也是超過115db(受限於使用的音效卡,沒辦法測出極限)
lifaung 寫:
詳情可以參考小弟之前置作的PCM1794 USB DAC的文章
小弟自製的這台的問題反而是會聽到不同的錄音的不同底噪![]()
應該是錄音和混音階段就混入的雜訊
通常在XRCD的錄音中比較常見
KECES的USB DAC本身的底噪也不算太低,大約實測會落在-97db左右
這是得益於地迴路的合理性
----
如果要比USB DAC,我個人以為應該先從ONKYO SE-U55SX來作為基準點
單一獨立的PCM1796讓此機器可以達到11X db等級的SN比
雖然可以動用到音量增大與減小,但是這是PCM1792/1796本身就提供的功能
合理的地迴路設計
沒有多餘的零配件
價格很合理
光是這幾樣就在在可以表現出這台還算抵買,重點是本身價格也不高
要是他的PCM1796晶片可以輕鬆拆下來替換PCM1792的話小弟就會考慮購入了![]()
![]()
(作了1794的機器以後還是對1792念念不忘,據說1792的音質更好,這點也讓我很想來驗證看看)
ETK 寫:lifaung 寫:
小弟手上的這台PCM1794 USB DAC接上耳擴的狀態下也可以維持在比您的SN比還來的高的狀態,7.5X放大(不過最大的問題是我的前端輸出就有4.5V rms,所以即使要推K501,我只要有1.5X的放大倍率就綽綽有餘,2X的放大倍率就可以推到爆XD)
SN比實測在沒耳擴的狀態下也是超過115db(受限於使用的音效卡,沒辦法測出極限)
除了接耳擴出去, 我想至少還得接個 32ohm 到地, 這樣才可以知道耳擴部份在大電流輸出的時候有沒有非線性的 distortion. 這樣的 THD 測試比較接近有接耳機的狀況... ( 但也是接近而已... 耳機的 impedance 也是跟頻率有關, 也有一些 L,C 的效應 ...)
如果是 K701 , 阻抗是 62ohm, 這樣測起來 SNR 也會跟 32ohm 不同 .. K501 , 是 120ohm..
不同振幅 下, 也會有不同的結果, 所以還得根據耳機的靈敏度, 大概推算出合理的振幅.. 假設 最小音量是 20dB, 動態 85dB , 所以耳機最大音量要達 105dB ... K701 的話 ,靈敏度是 93 dB/mw , 最後會換算成 Vpeak-to-peak 要 2.8V .
不好意思, 班門弄斧一下![]()
所以可以針對這樣的測試條件, 稍微猜測一下耳擴接到 K701 時的 THD ...
所以接不同的耳機, THD 的表現都會不一樣,
這就是所謂 耳擴跟耳機還是有搭不搭或是相性吧![]()
lifaung 寫:您說的THD是來自於耳機本身,但是在測量耳擴的時候並不會混為一談
耳擴測量時應該是搭上固定的電阻而已,例如小弟以示波器和信號產生器測量的時候就是使用120/32ohms的電阻作測量
不過實際上的對應範圍很廣,畢竟是高電流,高電壓擺幅的機器(最大輸出電流:每聲道95mA;最大輸出電壓擺幅:12.72Vrms相當於每聲道可以提供1.2W)
不過因為耳擴的穩壓是兩段,以及其中一段是並聯式穩壓,所以電力的利用率算是相當低![]()
lifaung 寫:K501的抗雜訊力很強<=其實是因為效率很低
而細節或是系統雜訊,可能就得端看DAC晶片的走向/電源處理/類比處理這三方面怎麼作
pakhou 寫:一個簡單的提問,就喚來了一大堆這麼專業的討論,但本人是新手,也不是一個DIYer,恕我沒辦法跟你們好好討論了。
但看了這麼多details的資料,真的讓我對DIY有點興趣了,但如果我的考慮轉向二手的DIY成品機,大家是否建議?因為以我現在的時間與能力,不可能真的DIY,這樣就失去了一邊試一邊把器材提昇的樂趣,也不能把它調到自己的喜歡的聲音,很想聽聽各大大的意見。
因為大家,也去爬了一些常見的DIY(DAC與耳擴)套件,想問一下,在DIY界裡有所謂的經典之作(神兵利器)嗎?或那些頂級DAC耳擴在用什麼線路什麼Chips?那些是在DIY界已經非常流行的。
最後想知道有那些DIY套件(DAC與耳擴)與K701比較匹配呢?
lifaung 寫:pakhou 寫:一個簡單的提問,就喚來了一大堆這麼專業的討論,但本人是新手,也不是一個DIYer,恕我沒辦法跟你們好好討論了。
但看了這麼多details的資料,真的讓我對DIY有點興趣了,但如果我的考慮轉向二手的DIY成品機,大家是否建議?因為以我現在的時間與能力,不可能真的DIY,這樣就失去了一邊試一邊把器材提昇的樂趣,也不能把它調到自己的喜歡的聲音,很想聽聽各大大的意見。
因為大家,也去爬了一些常見的DIY(DAC與耳擴)套件,想問一下,在DIY界裡有所謂的經典之作(神兵利器)嗎?或那些頂級DAC耳擴在用什麼線路什麼Chips?那些是在DIY界已經非常流行的。
最後想知道有那些DIY套件(DAC與耳擴)與K701比較匹配呢?
廠機線路的話目前只知道HA2002的圖
DIY機器的話,Dynahi是個不錯的選擇
Dynahi真的很不錯
不過不是很好搞就是了--
只是要推到正常不要太離譜的話,那電光火石系列或是林大帥的青紅皂白先聽聽看滿不滿意吧![]()
![]()
![]()
30K我想可先買台DA53回來,再來看看其他的耳擴好不好<=買DA53就是要接RCA
耳擴我個人是建議不用買的"很高檔",真的要買很高檔的話應該考慮看看原廠的套裝有甚麼東西可以買
DIY雖然可玩性大,但是要投入的時間也較多<=我覺得裝箱最麻煩
我不能同意你更多
ETK 寫:但是 corda contate / opera 這部份就有很多技術資料在他的網站上, 包刮我貼出的那個類平衡輸出的波形, 與 cross-feed 技術..
我想這些都是 DIY 機做不到的.![]()
如果 $$ 夠多, 沒時間試聽 ,又相信德國名牌與網友的口碑 , 倒是不錯的選擇...
我想等我哪天有機會聽聽看 opera , 如果我的木耳也聽的出他跟我的
MD10 有顯著的差別, 那我就殺下去囉![]()
我只是那種看到一堆技術資料就會心動不已的木耳級玩家![]()
如果有金耳級鑑賞家的給您不同意見時, 請忘了我說的話![]()
![]()
lifaung 寫:小弟手上的這台PCM1794 USB DAC接上耳擴的狀態下也可以維持在比您的SN比還來的高的狀態,7.5X放大(不過最大的問題是我的前端輸出就有4.5V rms,所以即使要推K501,我只要有1.5X的放大倍率就綽綽有餘,2X的放大倍率就可以推到爆XD)
SN比實測在沒耳擴的狀態下也是超過115db(受限於使用的音效卡,沒辦法測出極限)
bv4pc 寫:最近入手一台新玩具,Motu UltraLite 1394錄音界面。
UltraLite的耳機輸出雖然比不上白虎(號稱專業耳擴,要是輸人家監聽用的耳機孔就羞羞臉了),
但至少在UltraLite上接ER4時,完全聽不到不該有的雜音。
當然啦,價位不同(白虎的3倍多,貴啊∼∼),定位不同,這樣比很不公平,但我的感嘆是,
難道這些萬元以下價位的usb dac +耳擴合體機,都不能在這個問題上多下點工夫嗎?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51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