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lnaml 寫:
雖然我不是az不過我可以幫忙回答
接頭電料行就有了,不知道怎麼找就把變壓器整顆帶著拿去電料行問就對了
電池盒的電線絞一絞接頭銲一銲就好了
dc接頭 大約20元上下 銲接就看有沒有人幫你和對方的良心啦
光華商場附近有幾間再做儀器線材的有在做代銲接頭
剛剛去查了一下
MX2吃的電壓是12-15V
如果是12V就要買10顆電池
價錢也不低耶
再多加一點就可買線性電供了
除非電池聲音真的贏很多
不然買線性電供不用再一直充電 好像比較方便耶
再考慮一下..
版主: aeolusyung, zhang230631, suzumiyaminami
mlnaml 寫:
雖然我不是az不過我可以幫忙回答
接頭電料行就有了,不知道怎麼找就把變壓器整顆帶著拿去電料行問就對了
電池盒的電線絞一絞接頭銲一銲就好了
dc接頭 大約20元上下 銲接就看有沒有人幫你和對方的良心啦
光華商場附近有幾間再做儀器線材的有在做代銲接頭
M25K2 寫:哪間店會嘲笑客人身材? 給點提示吧.
不想神話線才帶來的影響, 但是我自己聽覺得有差, 貴不一定好就是了.
azureimf 寫:淺談一下平衡輸出,真平衡假平衡,獨立接地.XLR接頭
我先說一下結論,業務用的平衡輸出對於極短短距離的耳機系統上幾乎是無意義的
有意義的部分只有左右聲道獨立接地而已.因為耳機單體根本無法接受COLD訊號,HOT訊號則跟原始L/R訊號並無差別
平衡傳輸的基本精神
關於平衡傳輸的原理上Google下關鍵字應該可以找到一堆資料
以類比音訊傳輸中的平衡輸出,輸入來說
普通的音響系統直接輸出的訊號中,單一聲道中含有SIGNAL和GND,也就是訊號本身和接地
而平衡系統的輸出下,訊號變成兩條,一個是原始訊號HOT,另一個經由反向器合成的反向訊號COLD
這樣做的理由是為了防止長距離傳輸下的雜訊干擾
正訊號HOT和反向訊號COLD傳輸過程中都有可能被電波等雜訊干擾,假設干擾HOT和COLD的雜訊為一致的情況下
到了接收端的時候, 只要再用一次反向器把COLD訊號轉回正向訊號, 並用加法器把兩者相加理論上即可抵消雜訊
假設原始輸出的訊號為1KHz 1Vrms SIN波,雜訊為10KHz 0.1Vrms SIN
平衡系統輸出時,假設系統本身並無產生雜訊,則此時HOT端為1KHz 1V SIN, COLD端為1KHz 1V COS
到達輸入系統時
HOT端為1KHz 1V SIN + (NOISE)10KHz 0.1Vrms SIN
COLD端為1KHz 1V COS + (NOISE)10KHz 0.1Vrms SIN
(雜訊為外界干擾產生)
為什麼雜訊部分一樣, 因為雜訊並沒有經由反向器而是經由線材吸收電波或是任何外在影響產生
接著輸入系統處理時,把COLD訊號再反向一次
此時
HOT端為1KHz 1V SIN + (NOISE)10KHz 0.1Vrms SIN
COLD端(再度反向)為1KHz 1V SIN + (NOISE)10KHz 0.1Vrms COS
最後將兩訊號以類比加法器(Mixer)相加,得到訊號為
1KHz 2V SIN + (NOISE)None
原本10KHz 0.1Vrms SIN的雜訊因為與同相位的COS相加剛好抵銷為0,這就是平衡傳輸的原始精神
平衡傳輸的用意,是在長距離(例如Live會場)或是相對惡劣的傳輸環境上還能夠保證一定等級的傳輸水準
耳機系統中的平衡傳輸
最近很多人都在吵真平衡還是假平衡
但平衡傳輸的基本精神在耳機系統中幾乎是無意義的(除了L/R聲道獨立接地以外)
平衡傳輸在耳機系統中主要有三個地方有用到(或是宣稱用到)
1. Digital Player -> DAC (AES/EBU)
2. DAC -> AMP (ANALOG XLR)
3. AMP -> Headphone (ANALOG XLR)
中間
1.是有一點點意義的,如果你的Network Player跟DAC的擺設距離有一點遠的話,
2.是無意義的,而且在高階耳機系統是會造成劣化的,原因後述
3.也是無意義的,因為耳機單體根本無法接受COLD訊號(除非你想聽到相位反轉的聲音)
先說一下2為什麼沒有意義吧
在音響系統中我們都知道多一道處理多一隻鬼
真實的類比平衡傳輸下, 至少要多經過幾道程序
輸出反向 -> 輸入反向 -> 訊號相加
這中間每一道程序對於音質的失真,都與通過一次OPAMP相同. 等於是只為了連接DAC和AMP無緣無故多了三道失真, 而且DAC和AMP的擺設距離常常只有不到一公尺,良好隔離包覆的類比訊號線材實在難以收到什麼外在雜訊(良好線材具有>110dB的雜訊隔離能力)的情況下, 我實在是想不出來硬要用所謂的平衡傳輸有什麼意義
唯一2有意義的地方只有左右聲道獨立接地的這個地方, 但很多DAC/AMP系統都採用左右聲道獨立處理獨立電源的設計. 並不一定要平衡傳輸才能達到左右獨立接地
3本身更是無意義的, 因為每個耳機單體上只有兩個接點, 只能夠接受訊號和接地, 就算真的Hot Cold
平衡訊號接入耳機, Cold端也只能空接(除非耳機內部有電源,有反向器和加法器), 或是採用Cold當作假想接地的橋接方式
----------
補充
反向器和加法器是以除去雜訊並回復為Hot/GND的非平衡訊號而言, 如果直接把Cold當作耳機的GND來接(差動出力)的話的確沒有必要. 不過這樣的接法會使的原本應該是參考電位0V的耳機單體GND變的隨著Cold訊號隨時變動, 而且只要Hot/Cold的相位不是完全剛好相反(有差一點點的話), 就會使差動輸出的波形變形(類似Jitter的概念)
因此同一型號OPAMP的Through Rate(可視為延遲速度)是否完全一致也是要考慮的, 只要有微小差別皆會影響到差動輸出的最終結果(因為GND不為0而是反向訊號)
最後一個是電流方向的問題
變成平衡輸出橋接的耳機如下
DAC輸出(Hot)--->OPAMP(Hot)--->電流方向---> 耳機單體的訊號輸入--->電流方向--->耳機單體的GND<---電流方向<---OPAMP(Cold)<---DAC輸出(Cold)
一般的系統則如下 DAC輸出(SIGNAL)--->OPAMP(SIGNAL) --->電流方向--->耳機單體的訊號輸入--->耳機單體的GND--->電流方向--->GND
平衡放大中原本當作輸出端的OPAMP(Cold)卻反過來要接受逆電流的流入, 是否有逆電流程載力上限的問題也要考慮
不過OPAMP似乎本來就可設計為電流輸出以及電流輸入的狀態, 這點可能是我多慮了
----------
談一下獨立接地這件事情和耳機和音響系統的CrossTalk
我們可以知道類比平衡傳輸意義甚小而且帶來的損失甚鉅, 但是耳機系統中左右聲道的獨立接地卻比較有意義
每一個耳機單體都可以視為一個電阻器, 訊號經由電阻器將訊號轉換為聲能後,理論上回到GND(地線)的時候是0V的訊號, 一般耳機只有把左右的聲音訊號分開, 但是GND部分是連接在一起的, 一般3.5mm 6.3mm耳機頭也是這樣設計
但是耳機的等效阻抗是可變的,類比系統中狀況往往也不如理論上完美,L/R兩聲道的GND接在一起確有可能會造成一定程度的互相干擾(CrossTalk), 事實上在我之前量測DAC和撥放器性能時, 左右獨立接地的系統和單一接地的系統的量測結果(RMAA)中, 左右獨立接地系統的CrossTalk確實較為優秀
但如果只是要追求獨立接地這件事情, 實在不需要勞師動眾把XLR接頭和平衡系統請出來
如果MD玩家有印象的話, SHARP很早很早以前就曾經推出過四極耳機, 那個就是左右聲道獨立接地
而獨立接地的耳機頭也不需要誇張的使用XLR接頭, 只要使用類似iPhone/Android線控般的四極耳機頭即可
接下來談一下接地這件事情
一個訊號處理系統中, 輸入電源為DC-IN(VCC/VDD),而電源的接地部分為GND
所以地線是電源提供的, 如果系統只有單一電源供應的話無論如何獨立處理只要使用同樣的電源則都逃不了共地的命運(當然可以使用二極體來限制電流方向就是)
完美的獨立接地系統, DAC/AMP都需要有雙電源(兩個隔離變壓線圈或是兩個電池,兩個切換器),或是更極端一點用兩台AMP每一台負責單一聲道(平行單聲道擴大)
平衡系統的小結
短距離鄰近配置下的耳機系統中,平衡系統的意義甚小且代價很大
而耳機系統的左右聲道獨立接地有其正面意義
只是最近左右聲道獨立接地都被誇張為全平衡,用上誇張大的XLR接頭更是殺雞用牛刀
然後這些標榜全平衡的設備一台比一台高價...我是覺得意義真的不大
還希望各位睜大眼睛看破這些音響/耳機界的商業技倆
sunyata727 寫:azureimf 寫:淺談一下平衡輸出,真平衡假平衡,獨立接地.XLR接頭
我先說一下結論,業務用的平衡輸出對於極短短距離的耳機系統上幾乎是無意義的
有意義的部分只有左右聲道獨立接地而已.因為耳機單體根本無法接受COLD訊號,HOT訊號則跟原始L/R訊號並無差別
平衡傳輸的基本精神
關於平衡傳輸的原理上Google下關鍵字應該可以找到一堆資料
以類比音訊傳輸中的平衡輸出,輸入來說
普通的音響系統直接輸出的訊號中,單一聲道中含有SIGNAL和GND,也就是訊號本身和接地
而平衡系統的輸出下,訊號變成兩條,一個是原始訊號HOT,另一個經由反向器合成的反向訊號COLD
這樣做的理由是為了防止長距離傳輸下的雜訊干擾
正訊號HOT和反向訊號COLD傳輸過程中都有可能被電波等雜訊干擾,假設干擾HOT和COLD的雜訊為一致的情況下
到了接收端的時候, 只要再用一次反向器把COLD訊號轉回正向訊號, 並用加法器把兩者相加理論上即可抵消雜訊
假設原始輸出的訊號為1KHz 1Vrms SIN波,雜訊為10KHz 0.1Vrms SIN
平衡系統輸出時,假設系統本身並無產生雜訊,則此時HOT端為1KHz 1V SIN, COLD端為1KHz 1V COS
到達輸入系統時
HOT端為1KHz 1V SIN + (NOISE)10KHz 0.1Vrms SIN
COLD端為1KHz 1V COS + (NOISE)10KHz 0.1Vrms SIN
(雜訊為外界干擾產生)
為什麼雜訊部分一樣, 因為雜訊並沒有經由反向器而是經由線材吸收電波或是任何外在影響產生
接著輸入系統處理時,把COLD訊號再反向一次
此時
HOT端為1KHz 1V SIN + (NOISE)10KHz 0.1Vrms SIN
COLD端(再度反向)為1KHz 1V SIN + (NOISE)10KHz 0.1Vrms COS
最後將兩訊號以類比加法器(Mixer)相加,得到訊號為
1KHz 2V SIN + (NOISE)None
原本10KHz 0.1Vrms SIN的雜訊因為與同相位的COS相加剛好抵銷為0,這就是平衡傳輸的原始精神
平衡傳輸的用意,是在長距離(例如Live會場)或是相對惡劣的傳輸環境上還能夠保證一定等級的傳輸水準
耳機系統中的平衡傳輸
最近很多人都在吵真平衡還是假平衡
但平衡傳輸的基本精神在耳機系統中幾乎是無意義的(除了L/R聲道獨立接地以外)
平衡傳輸在耳機系統中主要有三個地方有用到(或是宣稱用到)
1. Digital Player -> DAC (AES/EBU)
2. DAC -> AMP (ANALOG XLR)
3. AMP -> Headphone (ANALOG XLR)
中間
1.是有一點點意義的,如果你的Network Player跟DAC的擺設距離有一點遠的話,
2.是無意義的,而且在高階耳機系統是會造成劣化的,原因後述
3.也是無意義的,因為耳機單體根本無法接受COLD訊號(除非你想聽到相位反轉的聲音)
先說一下2為什麼沒有意義吧
在音響系統中我們都知道多一道處理多一隻鬼
真實的類比平衡傳輸下, 至少要多經過幾道程序
輸出反向 -> 輸入反向 -> 訊號相加
這中間每一道程序對於音質的失真,都與通過一次OPAMP相同. 等於是只為了連接DAC和AMP無緣無故多了三道失真, 而且DAC和AMP的擺設距離常常只有不到一公尺,良好隔離包覆的類比訊號線材實在難以收到什麼外在雜訊(良好線材具有>110dB的雜訊隔離能力)的情況下, 我實在是想不出來硬要用所謂的平衡傳輸有什麼意義
唯一2有意義的地方只有左右聲道獨立接地的這個地方, 但很多DAC/AMP系統都採用左右聲道獨立處理獨立電源的設計. 並不一定要平衡傳輸才能達到左右獨立接地
3本身更是無意義的, 因為每個耳機單體上只有兩個接點, 只能夠接受訊號和接地, 就算真的Hot Cold
平衡訊號接入耳機, Cold端也只能空接(除非耳機內部有電源,有反向器和加法器), 或是採用Cold當作假想接地的橋接方式
----------
補充
反向器和加法器是以除去雜訊並回復為Hot/GND的非平衡訊號而言, 如果直接把Cold當作耳機的GND來接(差動出力)的話的確沒有必要. 不過這樣的接法會使的原本應該是參考電位0V的耳機單體GND變的隨著Cold訊號隨時變動, 而且只要Hot/Cold的相位不是完全剛好相反(有差一點點的話), 就會使差動輸出的波形變形(類似Jitter的概念)
因此同一型號OPAMP的Through Rate(可視為延遲速度)是否完全一致也是要考慮的, 只要有微小差別皆會影響到差動輸出的最終結果(因為GND不為0而是反向訊號)
最後一個是電流方向的問題
變成平衡輸出橋接的耳機如下
DAC輸出(Hot)--->OPAMP(Hot)--->電流方向---> 耳機單體的訊號輸入--->電流方向--->耳機單體的GND<---電流方向<---OPAMP(Cold)<---DAC輸出(Cold)
一般的系統則如下 DAC輸出(SIGNAL)--->OPAMP(SIGNAL) --->電流方向--->耳機單體的訊號輸入--->耳機單體的GND--->電流方向--->GND
平衡放大中原本當作輸出端的OPAMP(Cold)卻反過來要接受逆電流的流入, 是否有逆電流程載力上限的問題也要考慮
不過OPAMP似乎本來就可設計為電流輸出以及電流輸入的狀態, 這點可能是我多慮了
----------
談一下獨立接地這件事情和耳機和音響系統的CrossTalk
我們可以知道類比平衡傳輸意義甚小而且帶來的損失甚鉅, 但是耳機系統中左右聲道的獨立接地卻比較有意義
每一個耳機單體都可以視為一個電阻器, 訊號經由電阻器將訊號轉換為聲能後,理論上回到GND(地線)的時候是0V的訊號, 一般耳機只有把左右的聲音訊號分開, 但是GND部分是連接在一起的, 一般3.5mm 6.3mm耳機頭也是這樣設計
但是耳機的等效阻抗是可變的,類比系統中狀況往往也不如理論上完美,L/R兩聲道的GND接在一起確有可能會造成一定程度的互相干擾(CrossTalk), 事實上在我之前量測DAC和撥放器性能時, 左右獨立接地的系統和單一接地的系統的量測結果(RMAA)中, 左右獨立接地系統的CrossTalk確實較為優秀
但如果只是要追求獨立接地這件事情, 實在不需要勞師動眾把XLR接頭和平衡系統請出來
如果MD玩家有印象的話, SHARP很早很早以前就曾經推出過四極耳機, 那個就是左右聲道獨立接地
而獨立接地的耳機頭也不需要誇張的使用XLR接頭, 只要使用類似iPhone/Android線控般的四極耳機頭即可
接下來談一下接地這件事情
一個訊號處理系統中, 輸入電源為DC-IN(VCC/VDD),而電源的接地部分為GND
所以地線是電源提供的, 如果系統只有單一電源供應的話無論如何獨立處理只要使用同樣的電源則都逃不了共地的命運(當然可以使用二極體來限制電流方向就是)
完美的獨立接地系統, DAC/AMP都需要有雙電源(兩個隔離變壓線圈或是兩個電池,兩個切換器),或是更極端一點用兩台AMP每一台負責單一聲道(平行單聲道擴大)
平衡系統的小結
短距離鄰近配置下的耳機系統中,平衡系統的意義甚小且代價很大
而耳機系統的左右聲道獨立接地有其正面意義
只是最近左右聲道獨立接地都被誇張為全平衡,用上誇張大的XLR接頭更是殺雞用牛刀
然後這些標榜全平衡的設備一台比一台高價...我是覺得意義真的不大
還希望各位睜大眼睛看破這些音響/耳機界的商業技倆
az大辛苦了~
小弟之前還有想說弄個平衡系統來試試看的,還好大大有發這篇文
現在看來這筆錢應該可以省下來了~只是大大又打臉了
那些對大大的肆意謾罵大概也會愈發的嚴重吧
azureimf 寫:但如果只是要追求獨立接地這件事情, 實在不需要勞師動眾把XLR接頭和平衡系統請出來
如果MD玩家有印象的話, SHARP很早很早以前就曾經推出過四極耳機, 那個就是左右聲道獨立接地
而獨立接地的耳機頭也不需要誇張的使用XLR接頭, 只要使用類似iPhone/Android線控般的四極耳機頭即可
平衡系統的小結
短距離鄰近配置下的耳機系統中,平衡系統的意義甚小且代價很大
而耳機系統的左右聲道獨立接地有其正面意義
只是最近左右聲道獨立接地都被誇張為全平衡,用上誇張大的XLR接頭更是殺雞用牛刀
然後這些標榜全平衡的設備一台比一台高價...我是覺得意義真的不大
還希望各位睜大眼睛看破這些音響/耳機界的商業技倆
Sopp 寫:azureimf 寫:但如果只是要追求獨立接地這件事情, 實在不需要勞師動眾把XLR接頭和平衡系統請出來
如果MD玩家有印象的話, SHARP很早很早以前就曾經推出過四極耳機, 那個就是左右聲道獨立接地
而獨立接地的耳機頭也不需要誇張的使用XLR接頭, 只要使用類似iPhone/Android線控般的四極耳機頭即可
平衡系統的小結
短距離鄰近配置下的耳機系統中,平衡系統的意義甚小且代價很大
而耳機系統的左右聲道獨立接地有其正面意義
只是最近左右聲道獨立接地都被誇張為全平衡,用上誇張大的XLR接頭更是殺雞用牛刀
然後這些標榜全平衡的設備一台比一台高價...我是覺得意義真的不大
還希望各位睜大眼睛看破這些音響/耳機界的商業技倆
不了解為什麼用XLR接頭就是誇張/勞師動眾
XLR還不是接頭的其中一種?
對用家而言, 最好的情況是接頭能夠統一, 不要搞得各自用自家的接頭
而平衡和單端在線路上是否相同?
若完全相同, 那的確就是無意義
若有不同之處, 不管好壞(支持或否定), 這東西的存在有它的意義
至於商業技倆太多了
那些限量和上漆不都是商業技倆嗎?
而不管有沒有標榜平衡, 用家的選擇還是在聲音為主
mlnaml 寫:我對平衡耳擴的看法和AZ一樣
不過不管過去還是現在都有不少網友指出
還是平衡好聽,在同樣的音量下平衡表現還是勝過單端
所以我有個想法?
有沒有可能來個實驗是測量像是BOBBY之類可以輸出單端與平衡的耳擴
以同一支耳機,用分貝計測量發出同樣音量的聲音來測量看看區別?
altissimo 寫:耳機用兩個XLR接頭取其中的兩個接點,其中一點空接,用勞師動眾這個詞是有點太過啦
不過我覺得一般的兩接點插頭一樣可以有相同的效果
前面也說了
訊號可以是平衡傳輸
放大器也可以是平衡放大架構
但是最終輸出如果只取HOT跟G,那就跟一般單端沒兩樣
如果是HOT(+)跟COLD(-)橋接,那也跟平衡無關,不過就是兩端的電位差變大(從耳機去看他只能看到兩輸入點的電壓相對差異)
擴大機到耳機這段並沒有平衡傳輸的優勢
即便它用了一般人認為可以吃掉環境干擾的的平衡接頭,也不會改變它是單端的方式去推耳機這個事實
反正耳機本來就只能用單端去推
然後大大說的接頭統一
許多特規平衡接頭才是讓一般玩家困惑的吧
用一些好像跟技術有關,實際上卻又不是那麼一回事,這樣跟搞限量/外觀美化這種商業技術來相比,實在是遠遠不如啊
azureimf 寫:淺談一下平衡輸出,真平衡假平衡,獨立接地.XLR接頭
我先說一下結論,業務用的平衡輸出對於極短短距離的耳機系統上幾乎是無意義的
有意義的部分只有左右聲道獨立接地而已.因為耳機單體根本無法接受COLD訊號,HOT訊號則跟原始L/R訊號並無差別
平衡傳輸的基本精神
關於平衡傳輸的原理上Google下關鍵字應該可以找到一堆資料
以類比音訊傳輸中的平衡輸出,輸入來說
普通的音響系統直接輸出的訊號中,單一聲道中含有SIGNAL和GND,也就是訊號本身和接地
而平衡系統的輸出下,訊號變成兩條,一個是原始訊號HOT,另一個經由反向器合成的反向訊號COLD
這樣做的理由是為了防止長距離傳輸下的雜訊干擾
正訊號HOT和反向訊號COLD傳輸過程中都有可能被電波等雜訊干擾,假設干擾HOT和COLD的雜訊為一致的情況下
到了接收端的時候, 只要再用一次反向器把COLD訊號轉回正向訊號, 並用加法器把兩者相加理論上即可抵消雜訊
假設原始輸出的訊號為1KHz 1Vrms SIN波,雜訊為10KHz 0.1Vrms SIN
平衡系統輸出時,假設系統本身並無產生雜訊,則此時HOT端為1KHz 1V SIN, COLD端為1KHz 1V COS
到達輸入系統時
HOT端為1KHz 1V SIN + (NOISE)10KHz 0.1Vrms SIN
COLD端為1KHz 1V COS + (NOISE)10KHz 0.1Vrms SIN
(雜訊為外界干擾產生)
為什麼雜訊部分一樣, 因為雜訊並沒有經由反向器而是經由線材吸收電波或是任何外在影響產生
接著輸入系統處理時,把COLD訊號再反向一次
此時
HOT端為1KHz 1V SIN + (NOISE)10KHz 0.1Vrms SIN
COLD端(再度反向)為1KHz 1V SIN + (NOISE)10KHz 0.1Vrms COS
最後將兩訊號以類比加法器(Mixer)相加,得到訊號為
1KHz 2V SIN + (NOISE)None
原本10KHz 0.1Vrms SIN的雜訊因為與同相位的COS相加剛好抵銷為0,這就是平衡傳輸的原始精神
平衡傳輸的用意,是在長距離(例如Live會場)或是相對惡劣的傳輸環境上還能夠保證一定等級的傳輸水準
耳機系統中的平衡傳輸
最近很多人都在吵真平衡還是假平衡
但平衡傳輸的基本精神在耳機系統中幾乎是無意義的(除了L/R聲道獨立接地以外)
平衡傳輸在耳機系統中主要有三個地方有用到(或是宣稱用到)
1. Digital Player -> DAC (AES/EBU)
2. DAC -> AMP (ANALOG XLR)
3. AMP -> Headphone (ANALOG XLR)
中間
1.是有一點點意義的,如果你的Network Player跟DAC的擺設距離有一點遠的話,
2.是無意義的,而且在高階耳機系統是會造成劣化的,原因後述
3.也是無意義的,因為耳機單體根本無法接受COLD訊號(除非你想聽到相位反轉的聲音)
先說一下2為什麼沒有意義吧
在音響系統中我們都知道多一道處理多一隻鬼
真實的類比平衡傳輸下, 至少要多經過幾道程序
輸出反向 -> 輸入反向 -> 訊號相加
這中間每一道程序對於音質的失真,都與通過一次OPAMP相同. 等於是只為了連接DAC和AMP無緣無故多了三道失真, 而且DAC和AMP的擺設距離常常只有不到一公尺,良好隔離包覆的類比訊號線材實在難以收到什麼外在雜訊(良好線材具有>110dB的雜訊隔離能力)的情況下, 我實在是想不出來硬要用所謂的平衡傳輸有什麼意義
唯一2有意義的地方只有左右聲道獨立接地的這個地方, 但很多DAC/AMP系統都採用左右聲道獨立處理獨立電源的設計. 並不一定要平衡傳輸才能達到左右獨立接地
3本身更是無意義的, 因為每個耳機單體上只有兩個接點, 只能夠接受訊號和接地, 就算真的Hot Cold
平衡訊號接入耳機, Cold端也只能空接(除非耳機內部有電源,有反向器和加法器), 或是採用Cold當作假想接地的橋接方式
----------
最後一個是電流方向的問題
變成平衡輸出橋接的耳機如下
DAC輸出(Hot)--->OPAMP(Hot)--->電流方向---> 耳機單體的訊號輸入--->電流方向--->耳機單體的GND<---電流方向<---OPAMP(Cold)<---DAC輸出(Cold)
一般的系統則如下 DAC輸出(SIGNAL)--->OPAMP(SIGNAL) --->電流方向--->耳機單體的訊號輸入--->耳機單體的GND--->電流方向--->GND
平衡放大中原本當作輸出端的OPAMP(Cold)卻反過來要接受逆電流的流入, 是否有逆電流程載力上限的問題也要考慮
不過OPAMP似乎本來就可設計為電流輸出以及電流輸入的狀態, 這點可能是我多慮了
.....以下文章刪除省略
azureimf 寫:預告一下,接下來我會連載摘譯藤本健先生的
間違いだらけのデジタルオーディオ CD-Rへのコピーで音は変るか
錯誤滿天飛的數位音響 拷貝成CD-R對聲音會改變嗎?
系列文章, 該文章原文如下
http://allabout.co.jp/gm/gc/204581/
Google機械翻譯連結
http://translate.google.com.tw/translat ... F204581%2F
中間有非常嚴謹的實驗,以及解說Audio-CD 黃皮書對於解碼/偵錯的動作
也有測試一般播放器的SPDIF輸出以及原始檔案(該作者為錄音工程師,手上有眾多可拿來評比的原始錄音檔)的bit比對
也採訪了CD-ROM製造商和CD-R製造商(太陽誘電)
中間非常非常多具有可看性的內容
有興趣的可以先用Google翻譯大略看一下內容
只能說, 眾多高價CD-Player和所謂的"純轉盤"...準備好被打臉了嗎?
kwpt 寫:上圖是TI的TPA6120A2應用,在這顆6120A2前面是一個平衡電路,有注意到嗎?只是利用6120A2(差動放大器)可以消除共模訊號的方式即可將雜訊消除,但是當然有些缺點拉。
為了改善這缺點TI這張圖也可以多接一顆6120A2,將6120A2這邊的接法改成與前一級OPA4134一樣的接法,我註明你上述的內容綠色的字並非不可行,你前面說的"耳機單體根本無法接受COLD訊號"就可以因為這樣的修改將其中一顆的輸出(HOT)接至耳機+另一顆的輸出(COLD)接至耳機-,讓耳機自己消除共模訊號的雜訊,達到直至耳機都是平衡的全平衡電路。
另假設你上面的訊號是直流,電流到底流到哪了呢?電流方向應該修改為以下:
DAC輸出(Hot)--->OPAMP(Hot)--->電流方向---> 耳機單體的訊號輸入--->電流方向--->耳機單體的GND--->電流方向--->OPAMP(Cold)--->DAC輸出(Cold)
橋接方式會使電壓與電流都提升1倍(即功率與原本相比差四倍)的確會使opamp輸出功率增加,增加opamp的負擔,但訊號源本來就是交流的,並沒有逆電流程載力上限的疑慮。
至於平衡電路用在耳擴上的應用,我的理解是擴大機裡面也會有很多電磁與電源串入的雜訊,透過這種做法可以消除這些訊號干擾。本來沒有改全平衡前會因為OPA的正反相輸入速度差異導致訊號相位差異產生出新的雜訊,但通常產生的新雜訊已經在人耳不可聞的極高頻,理論應該是聽不到了,若要更全面一點就是修改成全平衡的方式,只不過耳機線就得因此分開共同的接地改成四條獨立的xlr接頭了
除非右耳聽不到左喇叭發出的聲音,計較非假人頭錄音耳機系統的crosstalk沒多大實質意義
平衡的目的在於消除可能的雜訊而不是使音樂更好聽
azureimf 寫:耳機輸出確實是近似交流系統, 這點是我之前以數位直流系統方法思考確實是有失誤
平衡輸出的的確會提高輸出功率, 但有一個明顯的缺點是兩顆OPAMP所造成的所有失真也都會是原來的兩倍, 因為原本絕對為0v的接地變成了相對接地,而這個新的接地竟然同樣會產生失真,所以Hot和Cold的兩者失真就疊加了
例如評價Opamp最常用的Through Rate好了, 就是打一個方波讓OPAMP放大後看反應速度和出來的波形,例如下面
這種情況下Hot Cold端的失真不僅會疊佳,且若相位有差異出來所造成的失真會直接大幅度的影響最終的驅動波形
至於機器內的失真,我覺得這個部分不是平衡系統主要的訴求
平衡系統的主要訴求是在線路業務用長距離傳輸下,還能夠保有一定的抗雜訊抗干擾能力
例如演唱會,舞台表演的麥克風,音響系統等.常常到了接收端後還是會轉回單端訊號再處理
機器內部的雜訊SNR表現以現代平價機來說有110dB等級實力,中階機以上有120dB等級而且這已經是現今系統的極限
除非線路的配置上能夠保證Hot端和Cold端放大收到一模一樣的微小電磁雜訊,否則機內雜訊不會是平衡系統可以完美消除的對象
左右獨立接地部分,目前幾乎所有中階DAC/耳擴都是這樣設計了(如Teac UD-501)獨立接地的優點是讓CrossTalk變小
這點應該耳機系統(尤其是高密閉的耳道)下會比喇叭更有意義.跟假人頭錄音沒有太大關聯,單純就是左右聲道有沒有出現不該出現的聲音而已
人生不可重來 寫:是說為什麼到後來的+- 要反向再相加?
明明直接輸出給耳機就可以了,耳機只有吃電位差,R+/R- 就是給耳機的訊號
你把他相加之後就還是R+ 和G 而已,這樣子多一道手續真的有比較好?
azureimf 寫:我之後有補充, 若平衡訊號進入非平衡系統且消除環境雜訊才需要再反向。直接以差動輸出給耳機是不用的
另外獨立接地的好處是可以降低左右聲道間的crosstalk. 這點獨立接地系統(ex dual mono amp)和完整的平衡系統都算是有達到這個好處
耳擴機身內接收的同向電磁雜訊部份. 平衡系統為hot(+signal)+noise , cold(signal)+noise
相減為2 x signal
但是單端系統同樣為signal+noise, GND+noise, 輸出相減同樣能夠去除雜訊(假設gnd, hot, cold皆接受到等量的電磁雜訊).
歸納一下大家的意見
平衡系統gain為同設計放大線路單端的兩倍。總功率約為4倍
除此之外我看不出來比左右獨立接地的單端系統有多少優勢了(調整R1. R2讓GAIN設計成兩倍不就好了, 最大功率不論是平衡還是單端還是會被電源供應的電流輸出上限所限制)
kwpt 寫:另假設你上面的訊號是直流,電流到底流到哪了呢?電流方向應該修改為以下:
DAC輸出(Hot)--->OPAMP(Hot)--->電流方向---> 耳機單體的訊號輸入--->電流方向--->耳機單體的GND--->電流方向--->OPAMP(Cold)--->DAC輸出(Cold)
azureimf 寫:我之後有補充, 若平衡訊號進入非平衡系統且消除環境雜訊才需要再反向。直接以差動輸出給耳機是不用的
另外獨立接地的好處是可以降低左右聲道間的crosstalk. 這點獨立接地系統(ex dual mono amp)和完整的平衡系統都算是有達到這個好處
耳擴機身內接收的同向電磁雜訊部份. 平衡系統為hot(+signal)+noise , cold(signal)+noise
相減為2 x signal
但是單端系統同樣為signal+noise, GND+noise, 輸出相減同樣能夠去除雜訊(假設gnd, hot, cold皆接受到等量的電磁雜訊).
歸納一下大家的意見
平衡系統gain為同設計放大線路單端的兩倍。總功率約為4倍
除此之外我看不出來比左右獨立接地的單端系統有多少優勢了(調整R1. R2讓GAIN設計成兩倍不就好了, 最大功率不論是平衡還是單端還是會被電源供應的電流輸出上限所限制)
wowbvbv 寫:我的經驗是,只要擴是HA5000,不管是啥便宜or高級的電源、訊號線,聽起都一樣
撤掉HA5000,換上A1,換上不同的線就差很多
zyca 寫:= ="...我收回以前我也認為電源線.只要線徑足夠.用在耗電量小不拉嘰的耳擴上沒有差別的意見...
最近的實測的心得.莫名其妙的就是有差.但我不確定是因為屏蔽完整的關係.還是因為材質的關係.
總之是有可辨識差異.但我自己的聽感是用粗的3.5平方無屏蔽的電纜跟2平方的小黑線.
用在耳擴上.沒甚麼差別就是.我的系統是神獸+A1+T1...
而這差異最簡單的形容就是整體的清晰度比較好...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chacho, Google [Bot] 和 77 位訪客